網紅販售含磷酸鹽蝦仁引發爭議選購須掌握4大重點避免踩雷

2025-07-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網紅販售含磷酸鹽蝦仁引發爭議選購須掌握4大重點避免踩雷

隨著社群媒體的盛行,許多網紅在直播時會推薦各式海鮮產品,但近期一則關於含磷酸鹽蝦仁的事件引起關注。知名直播主被指出售每公斤蝦仁中含有0.8克磷酸鹽,疑似違法添加磷酸鹽,引發消費者關注。專家指出,過度攝入磷酸鹽可能對身體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對腎臟與心血管健康構成威脅。本文將解析磷酸鹽的作用與危害,並提供選購避免被騙的4個實用重點。

磷酸鹽是什麼?對人體到底有何影響

磷酸鹽(Phosphate)是人體中重要的礦物質之一,作用包含骨骼形成、牙齒結構與能量代謝等。然而,當血液中的磷濃度過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腎功能受損的風險,甚至促使老化加速。人體主要透過飲食攝取磷,而磷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及牙齒中,也在許多加工食品中扮演添加劑角色。令人關心的是,過量攝取磷酸鹽可能會導致高血磷,進而造成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甚至骨骼鬆動等健康風險。

加工食品中的磷酸鹽作用與危害

根據衛福部規範,磷酸鹽在加工食品中合法用於保水、增加風味、抗氧化及防腐等用途,例如肉類製品、魚漿製品等,甚至用於重組肉類和肉丸中作為黏著劑。不過,食藥署明確指出,磷酸鹽不得用於生鮮水產品中,因為在卸貨、分級、去殼等生鮮處理過程中,非法加入磷酸鹽的行為不被允許,違反者將依法處罰。一旦過度攝取磷酸鹽,尤其是來自人工添加的無機磷,其生物利用率遠高於天然有機磷,容易引發腎功能異常,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天然食物中的磷與添加料的差異

人體吸收磷的效率受到來源的影響,而天然食物中的磷多屬於有機磷,來自動物蛋白(如魚肉、蛋、奶製品)或植物(如堅果、全穀類),其生物利用率約在4至6成之間,較不易造成健康負擔。相較之下,加工食品中人工加入的無機磷則幾乎全部被人體吸收,容易造成磷過多,尤其是腎臟病或洗腎患者酗以高血磷。長期攝取過多磷,不僅可能引起副甲狀腺亢進,也會加速血管鈣化,導致血管阻塞及心血管疾病。

合理攝取天然高磷食物建議

儘管天然的磷豐富於魚肉、堅果和全穀類,但其營養價值依然值得重視。建議採取營養均衡的飲食方針,不過量攝取高磷食物,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專家提醒,應該了解食品的磷含量及來源,避免過度依賴加工品或自我判斷食物是否含磷,以維護身體健康。

掌握4個要點避開泡藥蝦仁

儘管台灣規定磷酸鹽不應用於生鮮水產品,但由於海產品本身含磷,加上水產養殖業的一些不法行為,使得市場上仍可能買到泡過磷酸鹽的蝦仁。這些泡藥蝦仁除了外觀較透明雪白,經過吸水均會膨脹,甚至外層膜會出現破裂,肉質呈現水晶狀。為了避免購買到高磷、含磷酸鹽的蝦仁,可留意以下4個選購重點:

  1. 大小規格與外型完整:避免只追求外型大、飽滿的蝦仁,應選擇大小適中、完整完整的產品。
  2. 選擇真空包裝:正品蝦仁較少使用保水劑,並多以真空包裝來保持新鮮,泡過磷酸鹽的蝦則較易保存且外觀水潤。
  3. 選擇可信賴品牌或產地:建議向有良好生產履歷或信譽的商家購買,降低購買來源不明產品的風險。
  4. 購買帶殼蝦:若不確定蝦仁是否含磷酸鹽,選購帶殼蝦由自己剝殼,較易辨識真偽,也更衛生。

專家也提醒,消費者應該了解食品標示與來源,減少買到含磷酸鹽或泡藥蝦仁的可能性,以確保飲食安全。由於磷酸鹽具有保水效果並能提升外觀水潤,市面上的部分蝦仁由於過度泡發,肉質會呈現特有的光滑與水晶感,購買時不妨多加留意外觀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