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子宮頸癌,男性也應接種 HPV疫苗預防多類病毒相關癌症

2025-08-0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不只子宮頸癌,男性也應接種 HPV疫苗預防多類病毒相關癌症

HPV(人類乳突病毒)範疇內包含超過百種病毒型別,其中心臟的高危險性核酸型別如 HPV16、18、31、33、45、52與58,被科學證實與多種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特別是 HPV16與 HPV18,它們造成約70%的子宮頸癌病例,且 HPV感染被認為是全球造成癌症的主要病毒之一。除了子宮頸癌外,HPV還與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及頭頸癌等六大癌症密不可分。

多種癌症都與 HPV 有關專業預防應力須加強

研究指出,HPV導致的癌症大約佔所有癌症的5%,其中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令人關注的是,此外還包括頭頸部癌症、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及肛門癌等,這些癌症的發生率隨著病毒感染普及而有所增加。低危險型如 HPV6與11,雖然較少與癌症直接相關,卻能引發生殖器菜花等性病,因此預防策略應該全面涵蓋各類病毒型別。

疫苗普及能有效降低多類 HPV 相關癌症風險

根據專業醫學研究,接種 HPV疫苗能預防約九成 HPV 相關的癌症,有效降低發病率。現行疫苗主要涵蓋 HPV16、18,以及某些疫苗新增的類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病毒的傳播與致癌過程。醫學專家建議,除了接種疫苗外,定期篩檢如子宮頸抹片測試,也為降低癌症風險重要的雙重措施。

成人男性也應積極接種疫苗降低感染風險

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建議, 13 至 21 歲的男性也應接種 HPV疫苗,以防範病毒傳播及相關癌症。事實上,HPV感染途徑除了性行為,也可能經由接觸受感染的皮膚或黏膜傳播。曾有新生嬰兒因尿布疹引起生殖器菜花,推測可能是由成人在日常生活中由口水傳染所造成。此外,研究也發現多數成人口水中可檢測出 HPV,使得感染途徑更為廣泛。

廣泛宣導與預防措施促進公共健康保障

醫學專家提醒,HPV病毒無所不在,疫苗的普及及早篩查是預防癌症的最佳策略。公共衛生政策應持續推廣全民疫苗接種,尤其是男性,也應該納入接種範圍。此外,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皮膚受傷及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亦能降低感染率。由於 HPV 潛伏期較長,一旦感染,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衝擊,提早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隨著醫學研究持續深入,HPV疫苗的接受度與涵蓋範圍逐步擴大,整體公共健康的風險管理也將更加完善。然而,疫苗不代表萬無一失,結合定期篩檢才是全面守護性健康的關鍵策略。就算自己已經感染過病毒,也不代表任由病毒肆虐,醫生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這不只是一場身體健康的戰鬥,更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

由於 HPV 關聯癌症的多樣性與潛伏潛力,專業醫學與預防外交應同步進行,才能有效降低未來的癌症負擔。適時接種疫苗、定期健康檢查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才是現代人應該共同倡議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