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救災醫療隊在災區設置臨時醫療站,主力處理外傷與熱相關疾病,並提供換藥、破傷風疫苗及必要轉診。本文整理常見傷情、初步處置重點、判斷就醫時機與志工民眾的個人防護建議,供參考與準備。
醫療站觀察的主要傷情與照護作為
前往救災現場的醫療團隊發現,遭鐵釘刺傷、割傷等外傷為最常見的就診原因,另有肌肉拉傷、蚊蟲叮咬、蜂螫及疑似熱衰竭的個案。現場處置以止血、清創、包紮與感染風險評估為主;必要時施打破傷風疫苗並安排轉診至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外傷初步處置要點
- 先以清潔水源沖洗傷口,控制明顯出血後以乾淨紗布包紮。
- 若傷口深或污染嚴重,應儘速由醫療人員評估是否需縫合或注射破傷風疫苗。
- 注意傷口感染徵兆,包括紅腫、持續疼痛、滲液或發燒,出現時應儘快就醫。
熱相關疾病與何時就醫
救災現場長時間曝曬與體力消耗,可能出現中暑或熱衰竭。輕微中暑可暫時休息、補水並移至陰涼處;但若出現頭暈、嘔吐、意識不清或體溫持續偏高,應立即到醫療站或急診評估,以免病情惡化。
志工與民眾的個人防護建議
現場醫療團隊建議在前往救災地區前準備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並在協助清理或搬運殘骸時保持警覺,以降低受傷風險。實用準備包括:
- 護目鏡或面罩以防飛濺物侵入眼睛
- 長袖衣物、長褲與堅固防滑鞋以避免割傷與刺傷
- 遮陽帽、補水設備與防曬,並視天候與體力狀況安排休息
醫療站的服務範圍與轉診原則
臨時醫療站通常提供初步評估、清創包紮、簡易止痛或抗過敏處置,以及必要的疫苗接種等急性處置。遇到需進一步影像評估、縫合、深層感染或重度中暑等情況,會安排轉診至具備相應設備的醫療院所。
在救災行動中,提供救助與自我照護同等重要。若您或身邊的人出現持續疼痛、發燒、意識改變或傷口惡化等症狀,請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避免延誤治療。花蓮救災醫療團隊在前線的處置主要是穩定與評估,必要時會協助後送,民眾與志工應以安全為先並掌握就醫時機。
重點回顧
本文指出花蓮救災醫療以外傷處置與熱相關照護為主,建議志工備齊護目鏡與長袖防護、傷口應由醫療站評估並視情況接種破傷風疫苗或轉診;資訊有助自我保護但不能取代臨床專業診斷。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