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生活補助方案公布

2025-10-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生活補助方案公布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對社區生活造成重大影響,賑災基金會公布面向弱勢家庭與災傷亡者家屬的生活補助方案,說明補助對象、金額與申請程序,並提醒受災民眾注意身心與慢性病照護時機。

補助方案重點說明

賑災基金會截至報告時間累計收到超過十二億元捐款,已啟動第一階段慰助金發放並陸續推動第二階段生活支持作業。基金會提出的生活補助方案針對弱勢家庭與災傷亡者家屬,補助採一次給付、補助期間以十二個月為原則。

補助對象與金額

  • 屬弱勢家庭第1至7類者:每戶每月提供新台幣三萬元,補助為期十二個月,採一次給付。
  • 因災受重傷或死亡者之扶養家屬:扶養的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者,每人每月提供二點五萬元,每戶最高五人,補助為期十二個月,採一次給付。
  • 非扶養但有共同居住事實之親屬:每戶每月提供三萬元,補助為期十二個月,採一次給付。

申請與發放程序

基金會表示將彙整申請文件後逐一匯撥補助金。由於個案資格需地方政府查核事實,基金會將函請花蓮縣政府協助檢附核定名冊與相關申請資料,並依核實情形辦理匯撥與給付。

受災民眾若欲準備申請文件,可先備妥身分證明、戶籍或共同生活事實的佐證資料,以及受災情形相關說明,以利地方政府與基金會進行核實作業。

災後健康風險與照護要點

大規模淹水與土石流對生活、財產與心理造成衝擊,亦可能影響慢性病服藥管理、醫療就診與感染風險。受災後的健康照護應同時關注身體與心理兩方面的需求。

慢性病管理與藥物供應

  • 具慢性病者應儘速確認藥物來源與門診追蹤,避免自行中斷重要藥物。
  • 若生活條件改變或存放藥物受損,建議與原主治醫師或當地衛生單位聯繫以取得替代處方或就醫協助。

心理支持與社區關懷

  • 經歷災害後常見情緒反應包括焦慮、失眠與警覺性提高,若影響日常功能應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或社區支持。
  • 社區與救助單位可提供短期關懷與轉介,家屬間的互助與地方機構的資源連結有助於恢復日常生活。

何時應及早就醫

若出現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傷口感染或慢性病惡化等警示症狀,應儘速就醫或向當地醫療單位求助。對於創傷或心理急性壓力反應,及早介入有助減少長期負面影響。

基金會已說明補助為一次給付且須地方政府查核,申請與發放過程會依核實名冊與帳戶資訊執行。受災民眾在辦理補助同時,也應留意個人及家人健康管理,並善用社區與衛生資源以減少災後健康風險。

重點回顧

賑災基金會提出面向弱勢家庭與災傷亡者家屬的生活補助方案,明定補助金額與一次給付方式,並透過地方政府核實名冊辦理發放。民眾可依案備妥必要文件同時注意慢性病與心理照護需求,留意申請資格與核查程序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