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災後心理支持與災區醫療站現場報導

2025-10-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花蓮洪災災後心理支持與災區醫療站現場報導

報導花蓮堰塞湖溢流引發的洪災,衛生單位在光復多處設置災區醫療站,提供緊急醫療、慢性病照護與心理關懷,說明護心五字訣與常見災後反應,協助災民與救援人員尋求適時支援並維護身心健康。

災區醫療站的設置與任務

颱洪造成的堰塞湖潰堤導致大量住民流離失所,中央與地方醫療團隊在光復鄉多處設立災區醫療站,並於學校設置安心站協助民眾。災區醫療站以提供緊急醫療與慢性病照護為主,同時結合心理關懷與衛教宣導,減少因災害中斷醫療照護的風險。

現場服務內容與照護規模

醫療團隊包含內外科及基礎急救人力,處理急性病況並續接慢性藥物管理與傷口處理。心理與社工團隊在安心站提供心理支持與輔導,並對志工與救災人員進行關懷,協助穩定情緒並連結後續社會資源。

  • 緊急醫療與基本外傷處置
  • 慢性病藥物處方與追蹤照護
  • 現場心理關懷、短期輔導與衛教說明

心理關懷與社工實務經驗

社工師與心理師在殯儀館與安置點陪伴家屬時,常見親友在哀傷中需要一個安全的陪伴空間。專業關懷強調不催促情緒表達、提供實際協助與情感支持,讓悲傷有出口並維持尊嚴與延續性連結。

護心五字訣與日常自助要點

面對災後壓力,可掌握「安、靜、能、繫、望」五字訣。確保自身安全並減少過度接觸災訊,透過呼吸、活動或規律作息穩定情緒;安排可控的小任務重建效能感;與親友保持聯繫獲得支持;設定短期可達成的目標並找回希望。

何時應尋求進一步協助

若出現持續失眠、情緒低落、易受驚嚇、注意力難以集中或夢中反覆重現災難情境,且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功能,建議向合格的心理或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獲得評估與適切支持。

在花蓮洪災現場,災區醫療站與心理團隊扮演即時照護與情緒支援的角色。災後心理支持並非一蹴可成,社區、專業與個人自助相互銜接,能降低長期負擔並協助受災者與救援人員逐步回復日常功能。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