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治療在下肢缺血性壞死的臨床應用與跨科照護

2025-09-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高壓氧治療在下肢缺血性壞死的臨床應用與跨科照護

本文以臨床個案說明高壓氧治療在下肢缺血性壞死照護中的角色,並說明風險因子、可能的檢查與治療選項,提供病人與照護者就醫判斷的資訊參考。

一名75歲男性因左側大腳趾皮膚變黑且骨骼外露,經他院住院治療未見明顯改善,轉至地方醫院接受跨科評估與處置。臨床團隊確認為下肢動脈阻塞導致的缺血性軟組織壞死,採取血管通暢處理與傷口外科處置,並搭配高壓氧治療,後續觀察到傷口出現肉芽組織覆蓋,病人症狀與功能逐步改善。

為什麼會發生下肢缺血性壞死

當肌肉、神經、血管或骨骼遭受持續缺血時,局部氧供不足會造成組織水腫與代謝異常。缺氧進一步影響微循環,使得傷口修復受阻,嚴重時可能出現組織壞死。長期糖尿病、周邊血管疾病及遠端末梢感覺減退都是常見的風險因子。

臨床評估與常見處置選項

醫療團隊通常會進行周邊血管功能評估以確認灌流狀態,並視情況安排血管介入或手術以恢復通血。傷口外科處理包括清創與去除壞死組織,必要時合併感染評估與抗感染治療。對於缺血性傷口,早期與跨科合作有助於整合血管重建與局部傷口照護。

高壓氧治療的角色與注意事項

高壓氧治療在臨床上被用於改善局部氧合與支持傷口癒合的環境。處於加壓且富氧的環境中,組織的氧分壓提高,理論上有助於減緩水腫惡化並促進某些修復過程。但臨床效果會受病人整體血流、感染控制、代謝狀態等多重因素影響,並非對所有傷口皆有相同結果。

何時考慮高壓氧治療

  • 在血管重建、感染控制與傷口清創後,若局部仍有顯著缺氧或癒合遲緩,醫師會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高壓氧治療
  • 有糖尿病、慢性血管疾病或遠端末梢循環不佳的病人,應由跨科團隊討論整體風險與預期成效

病人與照護者的注意要點

  • 出現皮膚變色、潰瘍擴大或骨骼外露時,應儘速就醫以進行血管與傷口評估
  • 控制血糖、戒菸與維持適當體重等生活型態措施,有助於降低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 治療過程中應與醫療團隊保持溝通,共同評估治療成效與可能的併發症

這類個案凸顯了整合血管介入、外科處置與支援性治療(如高壓氧)之間的協同角色。臨床決策需依個別病人體質、血流狀態及感染控制情形而定,醫療團隊會在專業評估後提供適切的治療建議與追蹤安排。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