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體驗 帶領民眾理解失智症日常挑戰

2025-10-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孟婆體驗 帶領民眾理解失智症日常挑戰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以沉浸式課程孟婆體驗,透過第一人稱視角、情境地圖與卡牌推理,讓參與者理解失智症的記憶與感官變化,並練習以同理與耐心回應,適合社區與教育推廣。

活動宗旨與設計理念

孟婆體驗以教育為出發點,非模擬痛苦,而是透過角色轉換與情境設計,幫助民眾從當事者視角體會失智症患者面對的日常挑戰。課程強調理解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並透過互動練習促進換位思考與溝通技巧。

體驗流程與核心元素

沉浸式場景與感官敘事

參與者以象徵性的方式進入角色,沿著規劃的「旅程」探訪數個主題場景,如記憶消逝的通路、時間錯亂的空間與感官干擾的情境。這類場景旨在讓體驗者感受記憶、時間感與環境提示減弱時的困難,而非呈現醫療化的病理細節。

卡牌推理與互動練習

活動配備情境卡牌與行動靈感卡,供小組推理與討論。透過分析行為可能的成因,參與者練習設計友善的互動方式與環境調整,範例包括面對拒絕洗澡或不認人的反應策略,重點是以理解為出發點改變溝通方法。

適用對象與課程規模

此類課程適合跨年齡層參與,包括銀髮族、長照工作者、學生與企業或公部門的團隊。單次工作坊時間約二至三小時,適合十五至三十人參加,內容涵蓋失智現況簡介、沉浸旅程、案例推理與行動分享。

教育意義與社會觀察

透過沉浸式學習,參與者能以直觀方式建立對失智症行為與情緒改變的理解,進而改善照護溝通與環境安排。實務上,若社區與照護人員能提升同理與問題推理能力,對被照顧者與照顧者的身心負擔皆可能有所幫助。

流行病學資訊與照護提醒

文中提及的流行病學數據指出,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約為7.99%,每100名長者約有8人罹患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推估未來數年內新增病例仍有顯著增加趨勢,這提醒社會需強化預防性教育與照護支持。

參與者回響與實務觀點

參與者普遍表示,沉浸式的地圖與互動情境,比起純文字或學術說明更能觸動感受,幫助在短時間內理解失智症可能的行為來源。有照顧經驗者提到,這類課程可以讓家庭與照護人員從情感與方法上獲得新視角。

推廣者指出,活動目的在於提升公眾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並透過練習與討論讓參與者學習以耐心與同理回應不熟悉的行為,而非提供醫療診斷或治療建議。若個案或家庭面臨明顯功能退化或行為變化,仍應諮詢合格醫療或照護專業人員。

活動當天的觀察顯示,不同世代參與者在討論時會提出各種實務問題,這也反映出推廣教育需要兼顧知識傳遞與實作練習,使社區資源與照護方式更具包容性與可行性。

採訪筆者以專欄觀點記錄,此類以體驗式教育為主的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大眾的同理心與具體應對能力,對社區照護與教育推廣具有參考價值。

重點回顧

孟婆體驗以沉浸旅程與卡牌推理呈現失智症的記憶與感官變化,強調換位思考與溝通技巧,適合作為社區與教育推廣的互動教具,但不取代專業醫療評估與治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