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範圍硬仗:癌症患者面臨三關取得藥物資格

2025-08-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範圍硬仗:癌症患者面臨三關取得藥物資格

台灣衛福部健保署宣布,將逐步將三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納入醫療保險給付範圍,用以治療八種類型的癌症。這一政策的推行,給癌症患者帶來了長期期待,但申請過程中必須通過嚴格的審查制度,癌友們還需克服多重挑戰才能成功獲得治療補助。

癌友進入健保免疫藥付的三道門檻

根據健保署最新公告,癌症患者申請免疫藥物醫療補助,須符合以下三個主要條件:第一,身體狀況符合肝、腎、心肺等器官功能標準,以及整體體能情況。第二,經過化療和標靶治療無效,且無其他治療選擇的患者。第三,患者的腫瘤生物標記符合特定數值,特別是PD-L1蛋白的表現水平。

生物標記的重要性與篩選標準

PD-L1蛋白的表現量是免疫療法成敗的關鍵指標。醫學專家指出,當患者腫瘤的PD-L1蛋白表現超過50%,使用免疫療法的成功率可高達一成五成。而這一數據代表該藥物可能大幅提升治療的有效性。因此,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患者,必須經過血液或腫瘤組織的PD-L1免疫染色檢測,兩周內即可獲得結果,用於篩選適合的患者範圍。

三步走,攀登免疫藥物補助的高牆

患者申請健保免疫治療藥物,需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 先通過由病理報告分析和PD-L1檢測,證明符合標準。檢測時間約需兩周,建議患者在醫師建議下提前完成相關檢驗,以便及時申請。
  2. 種合作申請程序由醫師親自操作,患者需提供所有血液檢驗和腫瘤的相關證明文件,獲得申請號碼,進入審查階段。
  3. 專家醫師在14天內完成審核,符合標準者即可獲得申請通過證明,並由醫療團隊進行藥物開立與施打。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成功闖關,獲得一年免疫藥物的健保給付後,效果良好的患者在兩年內才有機會持續享受補助。若藥效逐步降低或沒有效果,則需再次評估是否續約或結束治療。這樣的制度設計,是為了合理分配有限資源,讓更多患者能受惠。

獲得健保免疫療法的關鍵技術指標

醫界普遍認為,PD-L1蛋白在腫瘤細胞的表現,決定了免疫療法的抵抗率和成功率。以臨床經驗來看,PD-L1表現超過50%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有超過一半的人可以獲得明顯的療效。台北慈濟醫院的胸腔內科醫師黃俊耀指出,這個數值是患者能否受益的關鍵臨界點,未來將成為標準篩選的重要指標。

臨床施行與療程追蹤的重要性

在獲得健保批准後,醫師需要定期評估患者的治療反應,在三個月後提交追蹤報告。若患者完全或部分反應良好,即可持續使用免疫藥物;反之,若測不到效果,或身體狀況變差,則醫師會依照規定停止治療,將名額讓渡給其他需要的患者。這樣的制度安排,既保障有限資源的有效運用,也讓免疫療法能惠及更廣泛的癌症患者群體。

政策進展與未來展望

衛福部依循相關標準,預計在兩周內公布詳細的標準細則,為癌症患者設下獲得免疫藥物的門檻。健保的納入,不僅降低患者負擔,更代表政府對免疫療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的正式認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免疫藥物的不斷進步與臨床經驗的累積,未來或將有更多癌症種類受到治療範圍的擴展,促使癌症管理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