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脈硬化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長期而言,血管內脂肪、礦物質蓄積形成的血管斑塊會導致血流阻塞,甚而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意外。最新研究顯示,富含維生素K的飲食不僅有助於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還能預防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成為健康飲食的重要元素。
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
長期的動脈粥狀硬化會使血管彈性降低,血流受到阻礙,容易在血管內形成血栓,若血栓阻塞心臟血管,可能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若阻塞腦血管,則有可能造成缺血性腦中風。此外,周邊動脈血管疾病亦與動脈硬化息息相關,這些疾病都與血管內斑塊破裂和血小板活化導致血栓形成密不可分。
維生素K的保健作用與最新研究發現
根據一項由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研究團隊進行,涵蓋超過五萬名受試者,追蹤長達20年以上,結果顯示,攝取富含維生素K的飲食可以有效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比例,約降低34%。
這項研究特別指出,攝取較高量維生素K1(葉綠醌)與維生素K2(甲萘醌)的人,分別在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上顯著優於攝取較少者。其中,維生素K1多存在於深綠色葉菜如菠菜、萵苣、綠花椰菜和羽衣甘藍;而維生素K2則主要存在於發酵食品如納豆、泡菜、牛肉、動物肝臟、乳酪和蛋黃等。整體而言,均衡的攝取能夠有效防止血管鈣化與動脈硬化的發展。
如何有效攝取維生素K
推薦的食物來源
為維持血管健康,日常飲食中的綠色葉菜如菠菜、韭菜、萵苣,以及發酵食品如納豆與泡菜,是攝取維生素K的絕佳選擇。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K1與K2,更能透過腸道菌自行合成部分K2,進一步促進血管彈性與骨骼健康。
每日建議攝取量
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男性每日維生素K攝取量為120微克,女性則為90微克。只需保持均衡膳食,日常足夠攝取這些食物,即可滿足身體需求,避免營養不足。然而,若腸道菌群失衡、長期服用抗凝血藥或早產兒族群,則可能因為吸收不良而面臨維生素K攝取不足的狀況,需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營養素。
維生素K的額外健康益處
除了預防動脈硬化,維生素K對於促進骨骼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參與骨鈣素的活化,幫助身體將鈣離子有效轉換為骨質,預防骨鬆症,並降低血管鈣化的風險。營養專家指出,若欲強化骨骼,建議同時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提高整體的健骨效果。此外,維生素K活化血液凝血因子,也有助於血管修復與血液凝固,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具有長遠的保護作用。
專家提醒與飲食建議
營養師建議,身體狀況良好者,只需維持均衡飲食,即可攝取足夠的維生素K;但對於腸道健康較差或正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則建議遵循醫療指示,適當補充營養。此外,加入多種綠葉蔬菜與發酵食品,既能增加維生素K的攝取,也有助於腸道菌群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整體而言,維持良好飲食習慣,讓身體在血管與骨骼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才是預防慢性疾病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