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說明本市通報之一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處理重點,整理症狀判別、檢驗與通報流程、旅行前後防護與居家清除孳生源要領,並提醒返國者持續14天自我監測與儘速就醫通報疑似個案,協助公共衛生掌握疫情。
個案概要與防疫應對
地方衛生主管機關通報一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個案為40多歲女性,入境後因持續不適就醫,檢驗結果以核酸檢測(PCR)陽性確診。相關防疫單位已針對個案居住地進行環境孳生源清除、病媒蚊密度調查與化學防治作業,並啟動案例接觸者及周遭社區的風險評估。
登革熱常見症狀與就醫時機
登革熱典型症狀包括突發發燒,常伴有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或關節痛、噁心嘔吐與皮疹。若有旅遊史且出現發燒與上述任兩項症狀,建議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地點與接觸情形,以利醫療人員評估並在必要時採用快速檢驗如NS1或進一步檢驗確認。
檢驗通報與醫療院所應注意事項
醫療機構應主動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情形),遇有疑似個案應依規定完成通報程序。檢驗工具包括快速抗原檢測與分子檢驗,確診後由公共衛生單位協調相關防治與接觸者追蹤,避免疫情擴散。
旅行前後防護與居家孳生源清除
規劃前往或返國自有登革熱流行地區時,出發前應檢視住家與周邊環境,清除可積水的容器與孳生場所。旅途中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並使用經核可的防蚊產品,如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或伊默克等成分的防蚊劑,選擇設有紗窗紗門或防護良好的住宿。
返國後自我監測與社區配合
返國後14天內應持續觀察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並向醫師說明近期旅遊地點與活動,以利診斷與通報。社區防治需要民眾配合環境清理與通報,公共衛生單位將視情況進行噴霧防治與密度監測,減少病媒蚊傳播風險。
本專欄提醒,登革熱防疫結合個人防護、居家環境管理與醫療通報三方面作為重點,及早就醫與配合公共衛生措施可協助降低社區風險。如有身體不適或疑慮,請以就醫為先,並向醫師提供完整旅遊及接觸史。
重點回顧
報導一例境外移入登革熱處理要點,涵蓋症狀判別、檢驗通報、旅行前後防護與居家消除孳生源,並提醒持續自我監測與及時就醫以利疫情掌握。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