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蔬菜農藥超標名單曝光 專家提醒加工品可能隱藏風險

2025-10-1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進口蔬菜農藥超標名單曝光 專家提醒加工品可能隱藏風險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進口蔬菜農藥超標個案,包含越南高麗菜、羅曼萵苣與澳洲羽衣甘藍。本文說明進口蔬菜農藥超標的風險來源、加工環節的隱憂,以及消費者在購買與處理時可採取的基本防護措施,協助提高飲食安全意識並掌握就醫時機。

事件概述與現況說明

食藥署近期公布的邊境查驗不符名單顯示,部分進口蔬菜被檢出農藥殘留超標。相關批次已依法退運或銷毀,未流入新鮮蔬菜市場。公告的品項包括越南產高麗菜、羅曼萵苣與澳洲進口的羽衣甘藍等。

儘管有問題批次未直接進入生鮮通路,業者與專家提醒,經過加工或再製處理的蔬菜可能透過不同供應鏈節點回到消費者餐桌,來源標示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模糊,增加潛在接觸風險。

為何加工蔬菜也可能有風險

加工步驟包括洗淨、切割、混合與包裝等,這些流程若未落實品管,容易造成交叉汙染或多批次混合後喪失原產地資訊。部分被攔截的進口原料雖未以生鮮形式販售,但在加工後原料來源標註可能不明,消費者難以判斷是否為同批次產品。

菜販與供應鏈從業者指出,消費者常以為只要不買進口生鮮即可避免風險,但加工食品的原料來源與標示不同,應有更高的警覺與選購習慣。

哪些蔬菜易提高暴露風險

專家提到,像羽衣甘藍這類常被生食或少度烹調的葉菜,若殘留農藥未被充分去除,暴露風險相對較高。其他生食型葉菜在未適當清洗或加熱前,也可能保留可檢出的殘留物。

消費者在購買與處理時可做的事

  • 購買時注意包裝上的資訊與品牌,較大型或有完整品管流程的業者,通常在洗淨與檢驗上程序較完整。
  • 盡可能在條件允許下以流動清水充分清洗,遇到可煮熟的蔬菜以加熱處理可降低部分風險。
  • 購買加工蔬菜製品時,留意標示與成分來源,若標示不清或來源令人疑慮,可選擇更有信譽的產品或自行處理。
  • 對於常見生食葉菜,若有慢性病或對環境殘留較敏感的族群,購買與食用前可特別詢問供應者的檢驗與清洗程序。

專家觀點與溫馨提醒

腎臟科醫師指出,部分葉菜若習慣生食,暴露風險需要被重視,建議在可行的情況下以熟食為主。食品與營養專家則提醒,不同國家對某些農藥的登記與使用規範不一,進口檢驗在邊境扮演重要角色,但消費端仍應維持基本的清洗與烹煮習慣以降低風險。

最後,若消費者對特定產品或成分有疑慮,向購買通路或生產業者詢問檢驗證明與產地資訊,是掌握自身飲食安全的實際作法。

本文以新聞專欄方式整理政府公告與專家意見,旨在提供消費者理解進口蔬菜農藥超標事件的可能路徑與日常防護要點,提醒在食材來源與加工環節上保持警覺,必要時向專業醫療或食品安全單位諮詢。

重點回顧

食藥署查獲進口蔬菜農藥超標,雖有批次退運或銷毀,但加工後來源標示模糊可能增加暴露風險,建議重視洗淨與烹調,並選擇信譽良好的供應者。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