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腳冰冷是一種常見的身體不適症狀,許多人習慣用薑湯來取暖或改善循環問題。然而,專業營養師指出,使用薑來調理身體時,若選錯薑的種類或方式,反而可能使症狀惡化。正確理解不同薑的特性與應用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改善血液循環、增加體熱的效果。
不同種類的薑具有截然不同的藥理作用
薑,作為亞洲傳統的調味及藥用植物,歷史悠久。其中,新鮮薑(又稱鮮薑)與乾薑在醫學上的用途差異很大。新鮮薑中的主要成分為薑醇(Gingerol),具有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適合用於散寒解表。而乾薑經過蒸煮乾燥後,薑醇會轉變成薑酚(Shogaol),具有較強的溫補作用,能促進身體內部的血液循環,長期服用對於改善手腳冰冷有正面幫助。
使用方法與效果的差異
新鮮薑的熱性較強,常用於感冒初期、發燒或身體寒冷時飲用薑湯,幫助身體發汗驅除寒氣。然而,若每日大量飲用鮮薑薑湯,長期促進發汗的動作可能導致身體熱量持續散失,使得手腳冰冷的狀況反而更嚴重。相反,乾薑則適合用於慢性體寒、手腳冰冷或腸胃虛弱人群,長期服用可以逐步提升身體內部的熱量與血液循環能力。
專家提醒長期用薑應選擇乾薑
中醫師建議,若是想改善手腳冰冷、增強腸胃功能,乾薑是較適合的選擇。乾薑中的薑酚能較均衡地加熱身體中心,逐步提升腸胃的工作效率,讓身體循環狀況得以改善。同時,這類薑還能改善血液光滑度,促進血液流動,從根本解決血液循環不足導致的體寒問題。
日常飲用與料理中的薑應用
日常生活中,可以將乾薑加入紅茶或用於煮湯,藉由熱量傳遞達到暖身效果。此外,將薑曬乾或以自然風乾的方式,也能保留較多的薑酚成分,適合用來製作薑茶或加入炒菜中提味。生薑則適合用於感冒初期的短期調理,應避免長期大量攝取,否則可能因散寒效果使身體內部熱量流失過多,反而使手腳更冷。
注意事項與科學實證
長期依賴鮮薑薑湯來取暖,可能造成身體熱量被過度散出,反而加劇手腳冰冷的問題。專家建議,體質偏寒者應選擇乾薑或同步改善飲食、生活習慣,配合中醫調理,才是改善血液循環與體寒的較佳方案。臨床研究亦證實,長期服用乾薑可促進腸胃血液循環,改善末梢循環不良造成的手腳冰冷。
中醫養生的整體觀點與生活建議
在中醫理論中,薑除了可作為食材,更是調理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流通的重要藥材。透過合理運用不同薑類的特性,結合日常飲食與生活調養,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問題。除了飲用薑茶與藥膳外,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也是抵抗手腳冰冷的重要措施。把握飲食的正確方向,才是長久改善身體寒冷、促進健康的基礎。
專欄記者也提醒,運用薑來調理體質前,建議先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避免因誤用薑影響身體狀況,反而讓血液循環受到更大的負擔。善用自然資源,搭配科學知識,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資助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讓血液更健康,身體更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