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HA 指引下的嬰幼兒CPR更新與哽塞處置關鍵變化

2025-10-2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2025 AHA 指引下的嬰幼兒CPR更新與哽塞處置關鍵變化

美國心臟協會2025年急救指引提出嬰幼兒按壓手法與哽塞處置順序的變更,本文說明新舊做法差異、實務注意事項與何時應更新訓練,提供家長與照顧者可即時掌握的急救知識。

嬰幼兒按壓手法變更與原因

新版指引不再推薦傳統的兩指按壓法,改為建議採單手掌根按壓或雙拇指環抱胸廓的按壓方式。指引修訂的依據包括模擬與登錄型研究,這些研究在按壓深度與按壓品質面向顯示新手法較易達到指引所期望的標準。對於經常照顧嬰兒的父母、保母與醫療人員,建議在下一次CPR課程中學習並練習這兩種替代手法。

異物哽塞的處置順序調整

新版指引在處理有意識的哽噎時,優先建議以背部拍擊開始,然後再進行腹部或胸部推壓的循環。成人與兒童建議重複執行五次背部拍擊與五次腹部推壓的循環;嬰兒則以五次背部拍擊搭配五次胸部推壓為主,避免對嬰兒使用腹部推壓以降低內臟傷害風險。這一順序的調整旨在提高異物清除的可能性,同時降低對嬰幼兒的不當力量造成的傷害。

現場CPR與救護轉運的實務考量

指引提醒,在院外心肺停止事件(OHCA)中,若能在現場完成高品質的胸外按壓並恢復自主呼吸與心跳,通常比在移動中於救護車內維持按壓品質更有利。移動中的救護車環境往往難以維持穩定按壓,因此施救者應評估現場條件,優先以穩定且連續的按壓為目標,並與同伴協調輪替以維持按壓品質。

AED使用與患者隱私的調整

關於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新版指引在兼顧時效與接受度的前提下,建議確保電擊貼片直接接觸皮膚即可,無需過度脫除衣物而造成施救者猶豫。這項調整旨在降低施救障礙,鼓勵更多旁人願意在緊急時介入,同時仍維持有效的電擊傳導條件。

教學與社區推廣的建議

醫院與基層醫療單位會逐步將新指引納入實務教學。對於從事托育、教保或家庭照護的成人,建議盡快參加更新課程並在模擬情境下反覆練習新手法。機構在規劃CPR培訓時,應強調按壓深度、節奏與中斷時間的管理,以及哽塞處置的優先順序。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的臨床觀察指出,院內每年也會遇到嬰幼兒心肺停止案例,許多患者在送醫前已失去呼吸與心跳;因此從家庭到公共場所的第一線施救品質,對於改善預後具有實務上的重要性。家長與照顧者在學習新技巧時仍應保持謹慎,必要時諮詢合格醫療或急救訓練單位以獲得正確指導。

在面對突發的心肺或呼吸道緊急情況時,掌握新版嬰幼兒CPR與哽塞處置要點,有助於提升現場介入的信心與操作品質;同時定期參與實務訓練並在安全監督下練習,才是將指引轉化為現場救護能力的關鍵。

重點回顧

2025年指引以提升按壓品質與降低施救障礙為方向,嬰幼兒CPR建議採單手掌根或雙拇指環抱手法,哽塞處置優先背部拍擊再推壓;實務上仍需透過訓練與模擬來落實,並留意不同年齡的操作限制與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