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期間的飲食指南與對症補充

2025-10-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流感期間的飲食指南與對症補充

流感期間如何透過飲食緩解發燒、喉嚨痛與全身痠痛?本文整理補水、蛋白質與維生素C等對症飲食建議、常見禁忌與何時就醫的參考原則,並提醒補充電解質、選擇易吞嚥軟食與避免辛辣油炸,協助居家照護與恢復。

發燒時的飲食要點

發燒會增加體溫並伴隨出汗,容易流失水分與電解質。建議優先補充溫水或含電解質的飲品,保持尿量與精神狀態穩定。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油膩或刺激性食物,以減少腸胃負擔。

喉嚨痛與吞嚥困難時的飲食

喉嚨黏膜發炎時,選擇溫和、軟質且易吞嚥的食物較合適。優格、蒸軟地瓜、南瓜泥或布丁等質地滑順的食物可減少刺激,同時提供能量與部分蛋白質。避免過熱、過硬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疼痛與不適。

疲倦無力時的蛋白質與能量補充

感染期間免疫反應會消耗能量與營養素,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於組織修復與維持肌力。可選擇易消化且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豆製品、蛋、白肉或奶製品,視個人狀況分餐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大量進食造成腸胃不適。

全身痠痛與抗發炎營養

發炎反應會產生不適感,可透過攝取含抗氧化物與維生素C的食物來支持修復。莓果、奇異果、芭樂與柳丁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以及含有抗氧化成分的蔬果,能夠作為日常飲食的補充,但仍以食物多樣性為原則。

流感期間的飲食禁忌

  • 避免硬殼堅果或容易刺激喉嚨的乾燥食材,以免引發刮喉或過敏反應。
  • 慎用溫補或刺激性強的食物,若感覺炎症加劇應暫時避免。
  • 減少燒烤與油炸食物的攝取,因為高溫或高油脂加工可能增加腸胃負擔與氧化壓力。
  • 避免辛辣調味品,若出現嗆痛或刺激感應立即停用。

何時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飲食調整可作為居家緩解的不二法門之一,但若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吞嚥明顯受限、意識改變或脫水徵象,應儘速尋求臨床評估。對於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功能較弱者,感染時更應及早與醫療專業討論個別化處理。

在流感季節,飲食不是唯一的防護,卻是支持恢復與舒緩症狀的重要環節。採取補水、適量蛋白質與充足維生素來源的原則,並避免可能加重炎症或刺激黏膜的食材,有助於居家照護品質與病程管理。若症狀持續或惡化,建議及早諮詢醫療專業,配合檢查與治療決策。

重點回顧

本文整理流感期的對症飲食重點,包括補水與電解質、足夠蛋白與維生素C、避免辛辣與高油食物,並提醒此類建議為一般參考,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尋求醫療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