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流感門急診人次上升 衛福部評估本周可望進入流行期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類流感門急診人次上升 衛福部評估本周可望進入流行期

類流感門急診人次近期顯著上升,健保資料顯示占比已破10%,專家研判將進入流行期。本文整理流行趨勢、可能成因、學童群聚影響與疫苗接種策略調整要點,說明風險族群、檢查建議與公共衛生應變方向,助於個人與家庭防護規劃。

流行現況與監測數據

衛生福利部疫情監測指出,國內9月7日至13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0萬909人次,較前一周約9萬多人次上升約10.4%。門急診就診類流感病例占比在上周達到10.9%,機構評估本周健保門急診占比可能突破11%,進入流行期判定閾值。

過去幾年流行期出現時間有提前趨勢,近年案例顯示流行期有時在9月下旬出現上升訊號,但疫情高峰常見於12月到隔年春節前後,後續走勢仍需持續觀察。

可能成因與影響族群

專家分析近期上升趨勢可能與學校開學、學童之間密切接觸增加有關,學童和家長在家庭內傳播鏈中常扮演關鍵角色。群體免疫狀態、病毒型別演化與氣候變化等因素也可能影響傳播速度。

  • 易受影響族群包括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較弱者。
  • 學齡兒童在社交環境中感染與傳播風險較高,可能帶動社區感染波動。

COVID-19 疫情現況與疫苗策略變化

相較於類流感,COVID-19 目前仍處於低點波動。主管機關表示,今年自10月1日起,流感與COVID-19疫苗將同步分階段開打,但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策略已由過去普遍接種調整為風險導向。

調整理由包括流行病學特徵改變、群體免疫水準提升以及國際趨勢參考等。行政單位在考量疫苗效益與風險後,將疫苗資源更聚焦於高風險族群。

檢查與個人防護要點

現階段監測指標如門急診就診人次與占比可作為流行期判斷參考。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或發燒,可依醫療機構檢查安排檢驗來確認病因;對於有慢性病或免疫不全等高風險者,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是否需優先接種或採取加強保護措施仍為重要考量。

日常層面的防護包括適時就醫評估、保持良好手部衛生與在群聚場所採取適當防護等,均有助於降低傳播風險。

公共衛生應對與觀察重點

衛生監測單位將持續觀察各年齡層就診趨勢、學校相關群聚事件與重症病例數,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防疫措施或調整疫苗策略。社區與醫療體系的通報與應變能協助掌握疫情變動。

新聞專欄觀點:面對類流感占比上升,公眾可關注官方發布的監測資訊與疫苗接種分階段安排,並在出現嚴重症狀或屬於高風險族群時與醫療專業人員聯繫,讓個人與家庭防護安排更具彈性與針對性。

重點回顧

類流感門急診上升提示流行期逼近,本文整理成因與疫苗分階段策略,提供風險判讀價值,但疫情走向與個別風險仍需持續監測。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