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監測顯示國內流感疫情仍處流行期,近期通報多起流感併發重症與死亡個案。本文整理病例特徵、常見危險因子、就醫警訊與日常防護重點,協助讀者理解風險並掌握基本應對方向。
近期監測概況
官方監測資料指出,近期有多起流感併發重症與死亡通報。監測期間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十多萬人次,雖較先前週期有波動或下降,但仍處於流行期。通報的重症與死亡病例包含不同亞型病毒,顯示社區內病毒活動仍然活躍。
重症與死亡個案臨床特徵
通報個案中有患者年齡並非僅限高齡族群,較年輕者亦可能出現嚴重病程。一名通報案例為40多歲男性,病史包括糖尿病與慢性肝臟疾病,當季未接種流感疫苗。該病患於出現咳嗽與呼吸喘後曾就醫,但症狀加劇並於入院時出現血氧下降與雙側肺部浸潤,檢驗顯示白血球與發炎指數上升,臨床診斷為肺炎並合併急性代謝或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後續病情惡化並發敗血性休克,在住院數日後死亡。
誰屬於較高風險族群
已知部分慢性病患者在感染流感後較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常見被提醒留意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或慢性肝臟疾病等
- 長者與幼兒以及免疫功能受損者
- 孕婦或可能懷孕者
這些族群若出現類流感症狀,醫療人員會依臨床狀況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查或採取監護措施。
常見檢查與就醫時機
臨床上會以病史、症狀與影像檢查(例如胸部X光)及必要的血液檢驗來評估病情。以下為應儘速就醫的危險徵兆: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 發紺或嘴唇、指尖變藍
- 血痰或大量胸痛
- 意識改變、極度嗜睡或無法喚醒
- 低血壓或休克跡象
若出現上述徵兆,建議儘速就醫評估,以便早期判斷是否需住院或加護觀察。
日常防護與疫苗接種要點
面對流感流行期,日常防護與社區措施仍為重要工具。建議採取的基本措施包括勤洗手、落實咳嗽禮節、在發燒或咳嗽時佩戴口罩並避免外出或參與大型聚會等。疫苗接種為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的一項公共衛生手段,適合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疫苗接種時機與適應症。
面對流行期,個人與社區應保持警覺,對症狀變化或高風險族群採取更積極的醫療評估。醫療團隊會依臨床狀況提供相應的檢查與處置建議,民眾若有疑問宜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了解個人風險與處理原則。
重點回顧
本文彙整近期流感併發重症通報,說明病例特徵、危險徵兆與常見檢查,並整理防護與疫苗要點。資料時效與個別差異為限制,需依臨床評估決定處置。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