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流感仍在高原期,臨床觀察顯示感染後短期內肺部與心血管風險上升,醫師提醒及早接種疫苗並注意休養與營養,以降低併發症與住院機會。
流感潮與臨床觀察
監測資料顯示流感活動仍在相對高點,部分醫院近來接連出現住院病人在入院後確診導致院內感染事件。臨床醫師指出,流感不僅是短暫的上呼吸道症狀,恢復階段仍存在脆弱期。
感染後的短期風險有哪些
呼吸道與繼發細菌感染
臨床觀察和說法指出,流感恢復後約兩周內,肺泡巨噬細胞的防禦力會下降,使得細菌性肺炎機會增加。醫師以日常病例經驗提醒,部分病人常在痊癒後短期內出現反覆肺部感染,長者住院病例中以細菌性肺炎為常見併發。
心血管與代謝風險變化
臨床資料顯示,感染後短期內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報告指出感染後三天內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明顯增加,腦中風風險亦顯著升高;流感盛行率上升時,心衰竭住院率也會增加。糖尿病患者在感染期間與恢復期較易出現血糖異常,同時肺炎風險也更高,氣喘患者則常出現急性惡化情形。
哪些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與免疫功能較弱者,在流感季節與感染後的短期內屬於風險較高的族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應與主治醫師討論個人風險管理,並留意病情變化。
預防與照護要點
- 接種疫苗是降低嚴重併發症與住院風險的重要措施,臨床資料指出在特定情況下疫苗接種可降低再發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 感染期間與恢復期應重視休養與營養,避免過度勞累,降低繼發感染的機會。
- 出現呼吸困難、高燒持續、胸痛或神志改變等警訊時,應儘速就醫評估,避免延誤治療。
醫師強調,對個人而言,流感的影響不止於短暫不適,恢復後的幾週內仍可能出現與肺部及心血管相關的併發風險。面對流感季的威脅,結合疫苗接種、良好生活型態與及時就醫,是降低嚴重後果的務實做法。
重點回顧
流感不只造成短期呼吸道症狀,感染後兩周內肺部防禦力下降且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接種疫苗與充足休養可降低併發風險,但高危族群仍需密切監測病情,避免延誤就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