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流感警訊與疫苗接種時程解析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入秋流感警訊與疫苗接種時程解析

入秋後流感病例有上升趨勢,本文說明流感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差異、疫苗接種時程與型別變更,以及日常防護與就醫判斷要點,協助讀者掌握預防重點與風險評估。

疫情現況與趨勢觀察

近週類流感門診與急診就診人次明顯增加,主管機關疫調顯示流感相關病原檢出比例上升,已超越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雖然季節性流行通常於秋冬出現,但今年9月已呈現上升趨勢,流感就診比例接近流行閾值,疫情監測仍需持續關注。

臨床表現與與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差異

流感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與喉嚨痛等上呼吸道表現。但流感並無特異症狀,臨床上難以僅靠症狀與新型冠狀病毒或其他病毒區分。

若出現高燒或全身症狀合併呼吸症狀,醫療人員通常會考量多種可能性並視情況安排檢驗或處置。若有呼吸困難、持續高燒不退或精神狀態改變等警示症狀,應儘速就醫評估。

誰屬於高風險族群與接種優先順序

衛生單位每年會訂定公費接種的優先對象,以減少重症與死亡風險。今年公費接種自10月1日啟動,第一階段涵蓋長者、幼兒、孕婦、醫事人員等高風險族群;11月起擴大到部分成年族群。對於高風險者,評估是否接種與接種時機可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

疫苗型別變更與接種考量

今年國內採用三價流感疫苗,疫苗株以H1N1、H3N2及B型維多利亞株為主(所謂2A1B組合),這是基於近年流行株監測的建議所調整。過去使用四價疫苗是為了對抗兩個不同B型株,但若其中一株長期未被偵測,改回三價配置以提升對主要流行株的對應性也在考量之中。

接種時可同時評估與新冠疫苗併打的可行性與個人健康狀況,並維持基本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日常防護與就醫時機

  • 勤洗手並保持良好呼吸道衛生,如咳嗽時以紙巾或衣袖遮掩。
  • 在人群密集或通風不佳的環境,採取適當的口罩與保持距離以降低傳播風險。
  • 若出現持續高燒、呼吸急促、胸痛、意識改變或嚴重脫水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不宜延誤評估。

醫療監測與個人風險管理

各級醫療與公共衛生單位透過門診與急診就診資料、實驗室檢出與族群監測來追蹤流感疫情。個人層面應根據年齡、慢性病史與職業暴露風險,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是否優先接種及適當的預防措施。

面對流感季到來,接種疫苗並配合日常防護是降低重症與傳播風險的重要策略。若對自我護理或疫苗接種有疑問,建議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並依醫療建議進行評估與安排。

重點回顧

入秋流感病例上升,應關注高風險族群的公費接種時程,並以疫苗接種與基礎防護降低重症風險;警覺警訊症狀並適時就醫。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