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連假期間門診觀察到流感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同時活躍,門急診就診人次上升。本文說明常見症狀、檢查與疫苗接種現況,以及居家與校園的防護重點,協助判斷何時應儘速就醫。
近期疫情概況
門診醫師反映,連假期間前來接種疫苗與就診的人數增加,其中發燒個案常見。觀察到確診為流感者約占發燒就診者的三成,且有病例在三個月內感染不同病毒株。
監測資料顯示,9月21日到9月27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超過12萬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地方通報方面,北市上週接獲流感通報2181人次,較前一週上升32.6%。
常見症狀與臨床表現
第一線醫師指出,流感多以急性發燒為主,常合併頭痛、全身痠痛與疲倦無力等症狀。不同病毒株流行時,個人免疫反應差異會影響症狀嚴重度與持續時間。
若出現下列情況,建議提高警覺並考慮就醫評估:
- 高燒或退燒後仍然持續胸悶、呼吸困難
- 意識改變、持續嘔吐或明顯虛弱
- 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惡化
疫苗接種與防護要點
目前流感個案以A型為主,亦有B型病例。疫苗接種情況方面,截至4日的累計接種數已達去年同期的2.6倍,顯示民眾接受度增加。然而在多病毒共存的環境下,專家仍提醒提升接種率以降低整體疫情規模。
居家與社交場合的基本防護包括:
- 勤洗手並在處理食物前後徹底清潔雙手
- 有呼吸道症狀時佩戴口罩並避免近距離接觸高風險族群
- 聚會時將易腐食材充分加熱,避免交叉污染
檢查方式與就醫時機
臨床上若懷疑流感,醫師會根據症狀與流行狀況安排適當檢驗或治療評估。抗病毒藥物與其他處置需由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後決定,文章僅提供一般性資訊,非個人化治療建議。
對於出現嚴重症狀或屬於高風險族群者,應儘速尋求醫療協助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住院觀察。
校園與腸胃型病毒的提醒
衛生單位觀察到校園流感疫情快速增加,校園通報數上升顯著,家長與學校應留意學生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另監測顯示,全國近4週已接獲66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約七成為諾羅病毒,提醒聚會與餐飲處理要特別注意食物安全與個人衛生。
面對流感與其他傳染性病毒同時活動的時期,民眾可依自身風險評估採取接種疫苗與基本衛生措施,並在有嚴重或持續惡化症狀時尋求醫療評估。專欄觀察指出,持續監測與早期辨識仍是減少疫情衝擊的重要工作。
重點回顧
中秋連假期間門診發燒與流感就診增加,監測顯示門急診人次上升且校園疫情明顯。文章整理症狀辨識、檢查與居家防護要點,並提醒在症狀惡化或高風險情形下及早就醫。防疫與監測仍有空間持續強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