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本文說明流感現況、常見症狀與高風險族群,整理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時程與可利用的接種管道,並列出抗病毒藥物擴大適用情況與日常防護與就醫時機,協助讀者掌握預防重點與就醫準備。
疫情現況與監測重點
監測資料顯示,本季流感活動上升,門急診就診人次顯著增加。部分地區以A型H3N2為主要流行株,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顯示流感仍處於流行階段。面對病例增加,社區內的接觸與群聚活動可能促使病毒傳播加速。
為何需要特別留意
氣溫變化與季節性因素會影響呼吸道病毒活躍度,流感傳播速度快且可能導致重症。疫苗接種與早期診斷、治療是降低重症負擔的重要措施,同時落實個人防護可減少感染機會與傳播鏈延伸。
高風險族群包括哪些
- 年長者與嬰幼兒
- 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 醫事與防疫人員、禽畜從業人員等高接觸職群
疫苗接種時程與對象說明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分階段開放,第一階段已針對包括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優先族群執行,第二階段則擴大至較年輕的族群。新冠疫苗公費對象也包含年長者、幼童與特定醫事人員等。符合公費資格者可依各地衛生機構公告期程完成接種,兩種疫苗在臨床作業原則下可同步接種。
接種管道與醫療資源可及性
當地已提供多家合約院所供民眾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並在假日期間增開接種門診以提高可近性。若需接種或查詢接種地點,可透過所在地衛生局或醫療院所服務窗口了解可預約的接種安排。
抗病毒用藥與就醫建議
於流感流行期間,抗病毒藥物的公費適用範圍曾在短期內擴大以便及早治療。出現流感樣症狀時,建議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依醫師診斷與指示使用藥物。醫療專業人員會根據臨床評估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
日常個人防護與衛生習慣
日常能採取的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在醫療院所或人潮密集處自主佩戴口罩、以及生病時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傳播。洗手時建議依序執行「濕、搓、沖、捧、擦」五步驟,並注意五個關鍵時機:用餐前、與嬰幼兒接觸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及就醫前後。
何時應主動就醫
若出現高燒持續、呼吸困難、意識改變或症狀快速惡化等情況,應儘速尋求醫療評估。對於高風險族群,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或發燒,建議及早與醫療機構聯繫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面對流感流行階段,社區防疫與個人防護需並重:合格對象盡早接種疫苗、在人群密集或氣溫變化期持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以及在出現呼吸道症狀時適時就醫,這些做法有助於降低社區傳播與重症負擔。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流感流行現況與主要流行株,整理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時程與接種管道,並提醒高風險族群儘速接種,同時強調個人衛生與就醫判斷的限制與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