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發現為乳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特別是在對抗難治的三陰性乳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方面,透過降低轉酮醇酶(TKT)活性或加入具有抗癌作用的代謝物α-酮戊二酸(α-KG),或許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這項令人振奮的進展預計能在五年內推向臨床應用,並有望拓展至其他癌症的治療策略,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的主要威脅
根據台灣衛福部2017年的統計資料,乳癌已成為本地婦女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多名婦女被診斷出乳癌,其中以三陰性乳癌(TNBC)最為棘手,因其轉移與復發的風險較高,治療難度也較一般型乳癌高。三陰性乳癌缺乏荷爾蒙受體與HER2蛋白的表現,導致傳統的荷爾蒙療法與標靶治療無法有效應用,僅能依賴化學療法,預後較差。然而,國衛院的最新研究正為這個困境帶來轉機。
科學家發現轉酮醇酶影響三陰性乳癌細胞的增長與轉移
國衛院的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轉酮醇酶(TKT)在三陰性乳癌細胞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的代謝過程大多靠糖解作用(glycolysis),而這種糖解作用由TKT調節,影響細胞生長與轉移能力。經過降低TKT活性或加入抗癌代謝物α-KG後,癌細胞的增殖與轉移能力都出現明顯抑制。這些發現於今年六月發表在腫瘤學權威期刊《癌症研究》上,展現出抗癌新策略的潛力。
低TKT或添加α-KG可逆轉癌細胞的代謝異常
團隊證實,降低TKT或加入α-KG能使癌細胞的葡萄糖攝取與代謝趨向正常細胞,促進粒線體的有氧呼吸,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這一點對於三陰性乳癌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其缺乏有效的標靶治療方法。未來,研究人員計劃結合TKT抑制劑與化療藥物,期望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癌細胞的行為。
未來五年內推進臨床應用或成為乳癌新療法
目前,研究團隊正著手進行動物實驗的第二階段,預計兩年內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合作醫療機構包括中國醫藥大學、台大醫院與高雄醫學大學等。王陸海教授表示,若臨床試驗順利,預期五年內能推出此新療法,為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突破性的治療選擇。此外,該策略亦具有應用於肺癌、大腸癌與腎臟癌等多種癌症的潛力,α-KG正已進入腎臟癌的臨床試驗階段。
癌細胞以糖解代謝途徑成癮,營養控制成防癌要點
癌細胞代謝的特徵是對糖的高度依賴。正常細胞約85%的能量來自粒線體進行的有氧呼吸,而癌細胞則將糖解作用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這也是癌症細胞的「成癮」行為。因此,控制糖的攝取成為預防癌症的重要策略。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避免高糖飲食,限制含糖物質,有助於減緩癌細胞的增長,增強治療效果。專家也建議多攝取含多色蔬菜,以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與免疫力。
自我乳房檢查與早期預防
除了飲食控制外,早期發現乳癌的關鍵在於自我檢查。王陸海提醒,女性可以在洗澡時將乳房沿十字線畫分成四個區域,定期檢查是否有異常腫塊或變形。特別是腋下四分之一區域較易發現乳癌徵兆。若發現不尋常的狀況,務必及早就醫檢查,及早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率。這一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已被證明在預防乳癌方面具有實效性。
作為乳癌研究領域的重要推手,王陸海已獲得多項國內外獎項,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僅標誌著第三代抗癌策略的可能,也展現了科研人員為生命而奮鬥的決心。未來,科研團隊將持續努力,期待能將這些理論轉化為臨床救治的實際成果。對於讀者來說,持續關注並採取預防措施,才是最有效的抗癌之道。
關鍵字:乳癌、三陰性乳癌、國衛院、轉酮醇酶、α-酮戊二酸、癌症治療新突破
為您提供最新癌症研究進展,讓我們一起期待科學為健康帶來的革新。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合理的飲食與早期自我檢查,為自身健康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