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附醫創新免疫細胞療法助力癌症治療取得顯著突破

2025-07-2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中山附醫創新免疫細胞療法助力癌症治療取得顯著突破

癌症一直是國內外醫療的重要挑戰之一,而免疫細胞療法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治療策略。根據最新統計,癌症已連續41年蟬聯台灣的主要死因榜首,其中肺癌和肝癌更是連續43年死亡人數榜首。台灣每年約有五萬名癌症患者因疾病去世,佔總死亡比近三成。面對這樣嚴峻的挑戰,國內醫療界正積極推動創新免疫細胞療法,以期提高癌症治療的安全性與療效。

免疫細胞療法技術深入解析

自然免疫系統與癌細胞的對抗機制

人體的免疫系統每天都在運作,除了抵禦外來病毒和細菌,也能清除因細胞分裂異常所產生的癌變細胞。在這個過程中,免疫系統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某些癌細胞能藉由「免疫逃脫」策略,躲避免疫細胞的攻擊,進行持續增長。專業醫師指出,這主要與免疫系統中負責「辨識與攻擊癌細胞」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以及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Cells)功能不足有關。

自體免疫細胞療法的原理與應用

當前先進的免疫細胞療法透過體外細胞培養技術,先教育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狀細胞,使其能有效辨識癌細胞的抗原,再大量擴增功能強大的T細胞(如CIK細胞),並將這些免疫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如此一來,自體免疫細胞便能協助身體主動攻擊癌細胞,提高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不同類型的免疫療法包括:樹突狀細胞(DC)、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自然殺手細胞(NK)和γ-δT細胞等,適用於多種癌症類型。

臨床試驗與療效成果

中山附醫抗癌新突破

自2020年6月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已為超過百名癌症患者提供免疫細胞療法服務。臨床結果顯示,治療成功率高達77%,其中,約32%的患者經由免疫療法獲得明顯緩解,45%的患者則疾病轉歸穩定。而且,令人振奮的是,整個治療處程中未發生具有臨床意義的副作用。這些數據展現了免疫細胞治療在癌症控制上的潛力,但醫療專家提醒,尚需進一步臨床研究來驗證長期療效。

多元免疫細胞療法提升治療選擇

除了成熟的樹突狀細胞和CIK細胞療法外,還有多家醫療機構在積極推動自然殺手細胞(NK)與γ-δT細胞等療法,目標是針對不同癌症類型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利用北部GTP認證的GMP實驗室,醫界正努力開發高品質、安全穩定的免疫細胞製品,以協助晚期或復發性癌症患者,達到更良好的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免疫細胞療法的未來展望

隨著科技進步與臨床研究累積,免疫細胞療法正逐步邁向標準化與個人化。國內主要醫療中心如中山附醫等正持續進行臨床實證,期待更多治療方案能較早獲得核准與普及。醫療團隊將依據患者的具體狀況,規劃最適合的免疫細胞治療策略,為破解癌症戰局帶來新的希望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