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已成為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奪走許多性命。傳統的乳癌篩檢方式主要依靠乳房X光攝影(乳房攝影)與超音波檢查,雖然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但不少女性因為檢查過程中的疼痛、輻射疑慮以及不適而猶豫。近日,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引起關注。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利用手汗分析蛋白質來篩檢乳癌的方法,未來能否取代傳統檢測仍待證實。
英國研究利用手汗蛋白質篩檢乳癌樣本不足仍待驗證
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的研究團隊去年底發布消息,運用一種名為「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技術(MALDI)」的先進質譜分析技術,僅需透過在鋁片上用食指輕輕摩擦數次,即可檢測手汗中的蛋白質變化,判斷乳癌風險。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非侵入性的篩檢方式可能為未來乳癌篩檢帶來革命性轉變,不必進行輻射或侵入性操作。
研究由有15年法醫學經驗的法蘭伽斯教授帶領,她指出,汗水中的蛋白質具有潛在診斷價值,透過分析其種類與濃度變化,能提供早期乳癌的相關資訊。雖然目前該研究僅涉及15位受試者,但技術本身展現一定潛力,若能擴大樣本數,結果或更具代表性與說服力。
實驗階段仍需進一步驗證 應用於臨床尚待時日
現階段,利用手汗分析蛋白質篩檢乳癌的實驗仍屬於早期研究階段。專家提醒,儘管這項技術提供一種更方便的篩檢思路,但由於樣本數不足,尚無法作為正式臨床應用的依據。現有的乳房攝影及超音波仍是目前最可靠的篩檢工具,特別是在追蹤乳房密度較高或有家族史者。
台大醫院的專家指出,質譜儀技術確實在癌症診斷上展現出一定的準確度。例如,台灣2019年的研究顯示,利用蛋白質分析從受試者的病理切片篩檢乳腺腫瘤良惡性的準確率高達87.5%。因此,目前建議民眾若有疑慮,仍應按醫師建議進行乳房X光或超音波檢查,以保障早期診斷與治療的可能性。
傳統篩檢方法依然可靠 鼓勵定期篩查
醫師強調,傳統乳房攝影與超音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能有效篩查早期乳癌,且在台灣醫療井然,成本較低。儘管乳房攝影在乳腺較濃密的女性中效能較低,但肝腺密集者習慣接受檢查,早期就可辨識乳癌徵兆。因此,鼓勵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定期進行乳房攝影與超音波篩查,仍是最安全可靠的方式。
此外,針對日益久坐的生活型態,研究證實長時間坐著容易增加乳癌風險。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調查顯示,每日坐超過7小時者,罹患乳癌的可能性增加約36%。不過,運動雖有助降低整體疾病風險,但對於長時間久坐者來說,單純增加運動並不足以完全削減風險,仍要配合改善生活習慣,保持適度活動。
久坐與乳癌風險相關長期坐姿與肥胖有關
專家指出,長時間久坐會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造成脂肪積聚,進而引發肥胖。慢性發炎反應也與乳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如果再加上經常飲用含糖飲料,乳癌的風險將更高。為維持身心健康,建議工作之餘應常起身走動,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幫助身體循環系統運作,也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
綜合專家觀點,目前乳癌的篩檢手段多樣,除了傳統的乳房攝影和超音波外,未來如手汗蛋白質分析等新技術若經過更多驗證,也可能在低侵入性篩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尚需時間與樣本累積才能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