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完成首例國際醫療包機救援 強化急重症後送與整合照護

2025-10-1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屏東完成首例國際醫療包機救援 強化急重症後送與整合照護

屏東出現首例國際醫療包機救援案例,說明跨國後送流程與在地接手經驗,解析重症醫療團隊的設備與多專科協作,以及跨機構協調與綠色通道的運作,提供民眾了解醫療後送與就醫契機的實務性資訊。

事件經過與醫療後送流程

一名旅居中國山西的患者因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性休克,在當地醫療機構急救後仍屬危急狀態並一度發生心跳停止。經家屬與地方衛生單位協助,申請並安排國際醫療專機返台,專機抵達後由救護車接駁至屏東醫院重症病房,經過重症團隊醫療照護後逐步穩定並轉入普通病房,最終出院返家。

重症醫療團隊與設備

此案突顯在地醫院對急重症照護的整備,包括設備升級與團隊訓練。院方可使用的治療與監測技術包括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血液淨化術與內毒素吸附、主動脈內氣球幫浦、低溫體溫管理、高階呼吸器、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床邊超音波、支氣管鏡及困難氣道處置設備等,這些工具協助臨床團隊即時掌握病情變化與支援器官功能。

多專科整合照護

救治流程強調跨科室合作,包含加護醫療、外傷外科、心導管團隊、腦中風團隊與介入血管技術等,能在黃金時間內執行必要的檢查與處置。團隊協作旨在縮短救治延遲,提升重症患者的接續性照護品質,但仍以個案臨床判斷為準。

流程與跨機構協調要點

跨國後送牽涉政府、航空運輸與醫療院所之間的協調,包括病情評估、簽署必要授權、專機運作與地面接駁安排等。為縮短治療等待,相關醫院也會建立綠色通道,讓重症病患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急救或介入治療區域,減少轉診與等待時間的風險。

就醫契機與民眾應注意情形

出現下列情形時應儘速就醫並由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需要轉診或後送:感染惡化伴隨休克或器官功能衰竭、昏迷或心跳停止等緊急狀況。醫療後送是一項在評估風險與可行性後由專業團隊判定的措施,個別處置需依醫師與相關單位協商決定。

專欄觀察:屏東這起後送個案展示了地方醫療體系在跨機構協調與重症接手方面的實務經驗,強調設備整備、多專科合作與流程銜接的重要性。對一般民眾而言,理解何時應就醫與後送的基本原則,有助於在緊急情況中更快地取得適切醫療資源。

重點回顧

本案示範國際醫療包機後送過程中跨機構協調、重症團隊設備與多專科合作的關鍵要素,能協助民眾理解何種情形適合評估後送,同時提醒後送決策受病例風險與可行性限制,仍需專業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