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應對嚴重呼吸困難的患者時,插管是一項高技術且風險較高的醫療操作。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人員在執行插管程序時,不僅面臨操作上的難度,更須面對潛在的感染風險。本文將深入探討插管的相關流程、防護措施,以及專家對於醫護感染風險的看法,並提供醫療團隊在高壓環境中的應對策略。
新冠感染情況下的插管技術挑戰與風險
近期一位確診醫師於執行插管作業時疑似感染新冠病毒,引發外界對於插管安全性的關注。根據專家說明,這位醫師事實上只是協助麻醉醫師完成插管,並未直接操作。此外,相關醫療人員均依照嚴格的防護SOP作業,並在風險較高的情況下,進行特殊的防護措施,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
麻醉醫師與醫護員的插管防護挑戰
在新冠肺炎的情況下,進行插管工作變得更加繁複與危險。台灣麻醉醫學會秘書長指出,插管是一項技術活,尤其在穿戴層層隔離裝備時,醫護人員的行動不再便利,視線受阻,操作難度增加。由於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插管,醫療人員壓力倍增,風險的確較傳統情況高出許多。
插管時的醫護人員作業流程
亞東醫院感染科專科醫師表示,呼吸衰竭或肺炎患者進入重症時,通常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整個流程包括提前進行高濃度氧氣供給,使用喉頭鏡觀察氣管位置,並放入氣管內導管。在新冠肺炎病例中,為避免飛沫噴濺,醫護人員必須在專業準備充分且持續擴充氧氣供應時間下,儘快完成插管作業,通常60~90秒內完成,以減低呼吸氧氣不足與感染風險。
醫護在高風險環境中的挑戰與措施
專家指出,即使依照嚴格的SOP與防護措施,插管過程仍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因為醫護人員在操作時,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極近,呼吸道飛沬易造成病毒傳播。醫護人員須穿戴包括防水隔離衣、護目鏡或面罩、N95口罩、雙層手套等裝備,並在操作前進行充分準備,儘可能縮短操作時間,降低病毒暴露的機會。此外,醫務人員在多重層級防護下仍須保持高度專注,以確保插管順利並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痛苦與不確定性:醫護的心聲
儘管如此,醫護人員在高風險工作下,仍展現出無比的勇氣與專業。專家肯定其長期且辛勤的努力,並提醒社會對醫護的付出予以尊重與支持。而在媒體與官員的言論中,亦呼籲社會理解醫療前線人的艱辛,並相信科學改進的措施將持續提升醫療安全保障。
結語
駐守於抗疫最前線的醫護人員,承擔著生命的重任與個人風險。插管雖是技術活,且風險高,但透過嚴格的 SOP、防護裝備與高效的操作流程,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醫護安全。面對不可預測的病毒變異與醫療挑戰,持續精進的專業與合作精神,成為最堅強的防線。
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醫療專業的嚴謹防護下,醫護人員將能在疫情陰影中守護更多的生命。唯有理解與支持,才能讓我們的抗疫之路走得更為堅定與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