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通報一例本土登革熱確診,衛生單位對個案居住地與市場足跡展開採檢、噴藥與蚊媒監測。本文說明症狀、檢驗流程、風險足跡與就醫注意事項,提供民眾與臨床人員參考。
個案與檢驗結果
高雄市通報一名39歲男性本國籍居民確診為登革熱,為今年市內第14例本土病例。患者於11月3日出現發燒與肌肉痠痛,先後至診所就醫,11月6日接受檢驗後出現 NS1 快篩陽性,後續 PCR 檢驗亦為陽性確診。市府防疫團隊已依個案居住地與活動範圍啟動現場防治作業。
足跡與社區監測
衛生單位指出,該確診者為市場攤商,並於多處市場與臨時攤集場流動擺攤,工作與活動足跡包括多個早市與區域市場。為釐清感染來源與可能接觸者,當局擴大現場採檢並設置蚊燈監測病媒蚊。
- 已完成採檢人數共計484人,196人檢驗為陰性,其餘檢體仍在檢驗中
- 防疫措施包括噴藥滅蚊、環境清消與加強蚊媒監測
登革熱症狀與潛伏期說明
登革熱潛伏期通常為3至8天,被帶病毒蚊子叮咬後不會立即出現症狀。常見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或關節痛,以及皮疹等。若在兩週內曾出入確診個案活動場所並出現上述任一症狀,建議向看診醫師說明相關活動史並接受必要檢驗。
臨床通報與防疫建議
衛生局呼籲臨床醫師提高警覺,於病史詢問時主動詢問旅遊、職業、接觸與群聚史以利及早篩檢與通報。市府也強調跨局處協調以減少社區傳播風險。
對於一般民眾,防疫重點包括減少積水容器、加強家戶周邊環境清理、在高風險時段使用防蚊措施以及配合社區防治作業。若有發燒或其他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進一步檢驗與處置。
本報導旨在傳達已通報的疫情與衛生單位現行的防治作為,提供讀者對登革熱風險、檢驗程序與社區防護重點的基本理解,並提醒相關族群留意自身健康與配合當局指示。
重點回顧
高雄本土登革熱個案引發採檢與環境滅蚊行動;本文整理症狀、檢驗流程、足跡監測與防治重點,並說明監測限制與就醫提醒。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