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小港醫院接連被指控存在特權使用醫療與行政資源,工會要求限制高層職權並保障基層人員權益。本文整理爭議重點、風險面向與工會訴求,供讀者了解事件脈絡與可能的制度議題。
事件概況
本案由護師工會在記者會上揭露多起內部爭議,指涉國際交流行程的人事處分、疑似占用急救開刀房進行醫美手術,以及公務車與特別支出使用的爭議。工會表示基層員工已有恐懼表態,並呼籲市府與衛生主管機關介入調查。
紐西蘭交流行程爭議
工會指出,院方曾安排代表團赴紐西蘭交流,事後對承辦人提出人事評議,理由為「不聽從主管指示」。有員工反映在評議過程中部分高層未遵循迴避原則,導致基層難以據實陳述。相關程序與是否符合法定行政程序成為爭議焦點。
醫美手術與急救開刀房使用疑慮
另一項爭議為在對外表示僅開放有限急救手術房的期間,部分手術室被指安排為高層或相關人士之自費醫美使用。工會擔心若遇急診大量湧入,急救資源可能被排擠,進而影響病人救治時效。院方回應指出在麻醉告知、病人同意與用藥等臨床環節有遵循規範,但亦表示已接受部分行政程序改善建議。
公務車與特別支出使用的疑問
工會亦提出公務車使用與特別支出分配的透明度問題,包括辦公室派車紀錄與特支費用途是否符合既定規範。院方表示部分出勤由院長指派副院長代辦,並強調相關支出依指示辦理,但外界仍要求公開紀錄以釐清是否存在不當利益分配。
工會三項訴求與後續程序
護師工會提出三項訴求:限制涉案高層職務以防影響調查、保障基層員工申訴與法律支援,以及確保公共資源合理使用並防止權力濫用。工會表示將循司法或行政程序提交相關證據,並呼籲主管機關在制度面檢討與改善。
對於醫院治理與監督機制,事件凸顯內部通報、行政透明與職務倫理的挑戰。監督單位如何在保障調查公正的同時保護檢舉者安全,將是後續評鑑與政策討論的關鍵。讀者若關注此類事件,可注意主管機關的查核結果與院方的內部改善報告,作為觀察公共醫療機構治理的參考。
重點回顧
事件涵蓋行程處分、急救房調度與公務資源使用等多項疑雲,讀者可從程序透明、資源優先順序與檢舉人保護三方面理解其制度風險,後續仍需仰賴主管機關查核與制度性改革。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