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衛生局在夏季對手搖飲、冰果店與餐廳現場調製飲品抽驗183件,發現9件不符合規定。本文整理檢驗重點、常見風險與消費者與業者可採取的衛生注意事項,說明主管機關的後續作為與反映管道。
檢驗結果與飲冰品安全
衛生局表示,本次抽驗共183件樣本,9件不合規定。檢驗項目結果顯示有6件飲冰品腸桿菌科數值超出標準,另有3件楊桃汁檢出不符規定之甜味劑,衛生局依食品相關法規對8家業者處分,每家裁罰新臺幣3萬元,另有1件移請其他縣市衛生機關處理。
腸桿菌科超標代表的意義
腸桿菌科常被用作飲冰品衛生監測的指標。若檢出超標,通常代表製程控管、器具清潔或人員衛生管理有缺失,產品可能在製備或保存過程中受到汙染。這類指標可協助主管機關判定是否需進一步稽查衛生習慣與設備維護情形。
違規甜味劑的管理重點
本次檢出的甜味劑被列為不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的化學物質。食品添加物的使用受法規限制,業者應確認所用原料與添加物均符合法令規定,並保存相關進貨與使用紀錄,避免違規情形發生。
業者應落實的自主衛生管理要點
- 建立並維護清潔的製程環境與器具消毒程序,確保操作區域與器具定期清潔。
- 落實人員衛生管理,包括清潔手部與適當防護,並教育員工遵循操作標準。
- 選用合格原料與合法添加物,保存進貨憑證與存量紀錄以利查核。
- 妥善管理冷鏈與保存條件,減少微生物生長的風險。
消費者選購飲冰品的實務建議
購買時可留意店家環境是否整潔、飲品存放方式是否衛生,以及是否有標示原料或成分。避免選購外觀、氣味或包裝有異狀的產品;若對成分有敏感或健康疑慮,應優先選擇提供清楚標示與合格衛生管理的業者。
主管機關後續稽查與民眾反映途徑
衛生局表示將持續對市售飲冰品與相關原料進行稽查與抽驗,從原料來源到販售過程加強監督,並將抽驗結果公布以便民眾參考。若民眾發現食品安全疑慮,建議向地方衛生機關反映,由主管單位進行後續處理。
本篇以記者口吻整理官方公布的抽驗事實與衛生管理要點,目的在於提供消費者與業者理解檢驗結果的意義與可行的衛生改善方向,並提醒任何食品安全疑慮應交由合格主管機關處理。
重點回顧
高雄抽驗183件飲冰品發現9件不合規,重點在腸桿菌科指標超標與非法甜味劑使用。文章提供業者可落實的衛生管理要點與消費者選購建議,同時說明主管機關將持續稽查與公布檢驗資訊,限制在於本報導僅整理官方公告,不包含個別健康處置建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