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疾管署通報高雄一名30多歲女性確診本土登革熱(DENV-1),當地已啟動擴大疫調與病媒蚊防治。本文整理個案情形、疫情分布、檢驗與民眾及醫療院所的預防與就醫要點,協助讀者理解風險與應對方向。
個案情形與病毒型別
此次通報的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高雄市楠梓區的30多歲女性,十月上旬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痛與全身無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採檢確診,檢出登革病毒第一型(DENV‑1)。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密切接觸者暫時未出現症狀。衛生單位已完成病毒基因定序,並指出該株與八月份鼓山區與三民區的群聚案所屬的第二型不同,感染源仍待進一步釐清。
疫情分布與國際情勢
疾管署統計指出,截至今年十月十三日國內累計二十一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布以高雄市為多(十三例),桃園市六例,宜蘭縣與台北市各一例;迄今無重症及死亡通報。另累計二百二例境外移入病例,主要自東南亞移入,占比約九成一,來源國以印尼、越南、菲律賓與泰國為多。國際上,今年累計登革熱病例與死亡數亦顯著增加,顯示全球以及區域間病毒活動仍具挑戰性。
臨床檢查與醫療通報要點
若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包括發燒、頭痛、眼窩後痛、肌肉或關節痛及出疹,應儘速就醫並如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醫療院所被建議提高警覺,加強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可使用登革熱NS1快速檢測作為輔助診斷,早期通報有助衛生單位迅速展開接觸者追蹤與社區防治工作。本文僅提供健康資訊參考,臨床決策應由合格醫療專業人員判斷。
個人與社區防疫要點
社區防治重點為降低病媒蚊密度與切斷傳播鏈。疾管署與地方衛生單位提醒民眾落實「巡、倒、清、刷」,主動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孳生源。外出時可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有效成分防蚊藥劑,如DEET、派卡瑞丁或IR‑3535等以降低被蚊叮咬的風險。社區配合疫調與防治措施、及時就醫通報,是控制疫情擴散的重要環節。
目前衛生單位已對個案居住地與活動地周邊展開加強孳生源清除、病媒蚊密度監測與衛教宣導等緊急防治措施,以找出潛在隱藏個案並減少病毒傳播。面對持續的區域性病例通報,公衛監控與社區合作仍是關鍵。
作為專欄觀察,這起本土登革熱個案再次提醒公眾在登革熱流行季節需提高警覺,醫療與防疫體系的快速反應以及民眾落實個人與社區防疫行為,共同決定疫情能否穩定控制。若有疑慮,應儘速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並配合衛生單位指示。
重點回顧
高雄通報一例本土登革熱(DENV‑1),已啟動擴大疫調與病媒防治;民眾應落實孳生源清除並於疑似症狀時儘速就醫,留意社區防疫與監測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