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志工參與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的關鍵措施與注意事項

2025-10-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高齡志工參與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的關鍵措施與注意事項

本文說明高齡志工在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環境的現況與價值,分析場域調整、健康與安全評估要點,以及何時應尋求醫療或社會資源協助,提供實務導向的參與參考與風險提醒。

高齡志工的現況與社會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轉變,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接近或超過二成,投入志願服務的高齡者人數顯著增加。高齡志工在社區與醫療照護體系中擔任多元角色,不僅提供人力支持,也透過經驗交流促進社區連結與心理健康。

政府與公私部門陸續推動提高參與便利性的措施,旨在讓長者在能勝任的範圍內貢獻專長,同時維持身心安全。

高齡友善志願服務應具備的要素

所謂高齡友善的志願服務環境,包含短時段與彈性班表、教育培訓與體力負荷評估、場域無障礙設計與休息安排等。這些調整能降低參與門檻,讓高齡志工更容易融入並長期留下。

  • 彈性工作設計:短時段、輪替制度與明確工作範圍
  • 教育與支持:入門訓練、同儕協助與定期回饋
  • 場域調整:無障礙設施、坐姿工作選項與休息空間

參與前的健康與風險評估

高齡者在參與志願服務前,建議考量個人健康狀況與功能能力,包括慢性病控制、行動能力、平衡與視聽功能等因素。必要時可諮詢家庭醫師、社區護理或長照評估人員,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工作內容或頻率。

對於有跌倒史、心血管或慢性疾病未穩定的長者,應優先評估工作環境的安全性與負荷,並與服務單位協商合適的工作安排。

場域支持與教育訓練重點

服務單位可透過制度化的教育訓練、同儕帶領與定期健康追蹤,強化高齡志工的安全感與效能。具體作法包括作業風險說明、正確的搬運或協助技術訓練,以及遇到身體不適時的應變流程。

提供心理支持與社會參與機會也有助於提升長者的投入意願與自我價值感。

何時應尋求醫療或社會資源協助

若在服務過程中出現反覆疲累、胸悶、頭暈、視力或聽力急遽變化、頻繁跌倒等情形,建議儘速就醫或向社區健康照護人員諮詢。對於需要長期功能評估或復健支持的狀況,及早介入可降低風險並幫助調整參與形式。

鼓勵參與同時尊重個別差異

推動高齡友善志願服務的目標,是在兼顧安全與尊嚴下,讓高齡者持續發揮經驗與技能。志工招募與管理應考量個別健康與能力差異,提供多元參與路徑,以達到互利的服務效果。

未來在推動相關計畫時,建議同時強化跨部會與民間合作,建立標準化的教育及安全監測機制,讓高齡志工能在支持社會的同時,維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專欄以務實視角觀察各方實務案例,期待更多場域採納友善設計,讓參與成為長者資源與社區活力的雙向增益。

重點回顧

文章說明高齡志工在友善志願服務環境的設計要點與健康評估重點,提供場域調整、教育訓練與何時需尋求醫療或社會資源的實務指引,同時提醒個別能力差異與安全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