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2019至2023年韓國國家營養與健康調查,平均每日鈉攝取仍高於國際建議,糖攝取整體在上限內但青少年與幼童等族群顯示超標趨勢。本文整理調查重點、主要食物來源、族群差異與可行的飲食調整方向,供一般讀者理解風險並作為飲食參考。
調查概覽與主要發現
該項涵蓋超過三萬名受訪者的國家調查顯示,2023年平均每日鈉攝取約3,136毫克,雖較2019年的3,289毫克略降,但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2,000毫克約1.6倍。整體糖攝取占每日總熱量約7.5%至7.7%,低於WHO建議上限10%,但不同年齡與性別的分布存在顯著差異。
鈉攝取的族群差異與來源
男性與30至40歲族群為鈉攝取的高風險群體,調查中男性平均約3,696毫克,30至40歲約3,389毫克。年度趨勢顯示鈉攝取自2019年起逐年下降至2022年約3,074毫克,但2023年回升約2%。
日常飲食中醬油、味噌、湯品與發酵蔬菜等調味習慣是主要來源,常見高鈉項目包括麵條類、餃子、泡菜、湯鍋與拌炒料理。報告建議可透過減少醬油用量、採用低鈉替代品或將調味料分開提供等策略來降低整體攝取。
糖攝取分布與高風險族群
整體而言,人口平均糖攝取未超過WHO上限,但青少年與幼童的攝取明顯偏高。12至18歲的女性青少年糖攝取占每日熱量約11.1%,為最明顯的超標群體;幼童(3至11歲)糖攝取占比最高達14.8%,而35至49歲族群則相對較低。
報告指出,雖然含糖飲料的糖貢獻自2019年起下降約9.5%,但零食、餅乾與加工米果等食品的糖含量上升,顯示飲料控糖效果可能被其他加工食品的攝取所抵消。
健康風險與政策方向
報告強調長期高鈉飲食仍可能增加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在男性與中壯年族群中更為顯著。為降低疾病負擔,政府計畫透過標示強化、低鈉產品開發、定向營養干預與教育宣導等措施,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減鹽行動。
在控糖方面,報告建議除持續監測飲料含糖外,也應關注零食與加工食品的糖含量,以免飲料控糖成效被其他來源補償。
日常可行的飲食調整方向
- 減少單次餐桌上醬油與鹽的用量,烹調時先少量調味,必要時再補充。
- 選擇有低鈉標示或減鹽配方的調味品與加工食品,並將調味料分開提供以控制份量。
- 減少含糖零食與加工點心的頻率,鼓勵以新鮮水果與無糖飲品取代高糖點心。
- 照顧幼童與青少年時,留意零食與學校餐飲的糖鹽含量,減少含糖飲料的常態性供應。
雖然整體數據顯示鈉與糖攝取已呈現部分改善,但族群差異與飲食文化仍是未來監測與干預的重點。持續的標示與教育、結合產品改革與定向策略,將有助於將公共衛生風險降至較低水準。此報導以公開調查結果為基礎,提供一般讀者理解現況與可行選項的參考。
重點回顧
2019至2023年調查顯示韓國平均鈉攝取仍超過建議,糖攝取整體在限值內但青少年與幼童顯著超標,建議透過標示、產品改良與飲食教育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