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結合延長肺鱗癌患者生命的最新進展

2025-07-2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結合延長肺鱗癌患者生命的最新進展

肺鱗癌,佔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約12%,由於過去缺乏有效的標靶治療選項,治療上一直面臨重大挑戰。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免疫治療藥物的引入逐步改變了患者的生存狀況。自2023年12月1日起,政府正式全面納入肺鱗癌患者的第一線免疫治療給付,為這群患者帶來嶄新的生機和希望。

台灣肺鱗癌治療現況逐步優化

由於早期狀況下肺鱗癌的治療選擇有限,過去多數患者只能接受化學療法。然而,基因檢測可以協助識別特定基因突變,進而選用更具針對性的免疫治療,但健保尚未正式給付相關檢測費用。部分患者選擇自費接受雙免疫治療,但整體費用持續偏高。在健保逐步擴展給付範圍後,目前除了單獨使用免疫療法外,合併化學療法的治療方式也獲得許多醫師的推薦,為患者創造更多的治療可能性。

免疫治療的長期存活案例

免疫治療在肺鱗癌的臨床經驗中,約有20%的患者可以達到長期存活,這是一個極具鼓舞的數據。即便病情惡化,醫生仍可依據二線治療策略,選擇其他藥物或化療方案來延續治療時間。進行有效的「接續治療策略」成為提升整體存活率的關鍵途徑之一,為患者帶來多重醫療選擇與生機。

二線口服藥物助力延長存活期並改善生活品質

肺鱗癌患者中,約有30%存在ErbB受體相關的基因異常。針對此類突變,不可逆口服標靶藥物的發展,提供了有效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的治療策略,根據美國多中心研究,免疫治療後使用口服標靶藥物,平均可延長7.3個月的無惡化期,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及生活自主性。這些口服藥物的便利性,更適合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並比傳統化療具有較少副作用,讓病患得以在維持日常生活方面獲得較佳體驗。

臨床實證與治療實例

據臨床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化療,二線使用口服不可逆標靶藥物,不僅能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還能提升疾病控制率。有經濟能力的患者,建議優先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適合使用這類標靶藥。一名50多歲的肺鱗癌患者,曾經接受化療與放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轉用口服標靶藥後,腫瘤明顯縮小,疼痛感也獲得有效控制,不但改善生活品質,更可以持續扮演家庭的經濟支柱,展現標靶治療在實務上的巨大效益。

治療戰略需不輕言放棄

專家提醒,肺鱗癌因其特殊性,患者不應因治療初期失敗而喪失信心。醫護團隊建議,積極配合醫師規劃的多層次治療方案,結合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不僅可能實現長期存活,更能維持生活品質。只要願意努力調整生活作息、戒除菸瘾,即使病情較為嚴重,也仍有機會迎來轉機。

如今,隨著醫療資源與診療選項的逐步擴展,許多肺鱗癌患者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孤立無援。面對醫療科技的快速進展,醫師們仍然堅信:只要保持希望與勇氣,高齡亦可迎來生命的轉機。肺鱗癌的治療已經從絕望走向希望,而未來的突破,更將由每一位醫療醫師與患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所書寫。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生命的挑戰,永不言棄,才是最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