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綜合醫院地下一樓藝術空間自即日起至11月30日舉辦彩繪生命口足畫家繪畫聯展,展出謝坤山等口足畫家逾40幅作品。展覽透過創作敘事呈現藝術家面對身體挑戰的生活智慧與心理調適,鼓勵社區民眾近距離觀賞並理解創作背後的努力與堅持。
展覽與作品亮點
本次繪畫聯展以「彩繪生命」為題,集合謝坤山、陳世峰、童福財、林宥辰、廖瑞金、張家勳、曾啟雄、簡榮男等口足畫家的作品,共展出約四十幅畫作。作品風格與題材各異,但多以日常經驗與生命內在的堅持為主題,讓參觀者能透過畫作看見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與自我肯定。
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謝坤山老師長期以口執筆創作,面對身體限制仍以繪畫作為表達與生活的一部分。他回憶年少時因觸及高壓電造成肢體截肢,當時家境不寬裕,仍以畫筆與簡單工具持續創作。曾因鉛筆筆芯折斷而學會以小刀自力修整,從中體會到自我肯定與未來可期的力量。
多位口足畫家也以積極態度面對挑戰,將日常瑣碎與內心感受化為畫面,呈現不同的色彩與構圖語彙,讓作品同時成為療癒、表達與社會溝通的媒介。
展覽的社會意義與觀展建議
醫院方表示,透過舉辦此類展覽,期望讓社區大眾更了解肢體障礙者的創作歷程與生命力。觀展時可從題材、用色與筆觸感受藝術家如何透過繪畫處理情緒與生活,並從故事中體會他們的堅持與適應過程。
- 建議以靜心觀察作品細節,留意畫作中的情緒表現與日常物件象徵。
- 尊重創作與創作者的敘事,不以同情替代理解,讓對話成為支持的方式。
- 展覽面向廣泛民眾,適合帶長者或學齡學生一同參訪,作為理解多元生命經驗的學習機會。
創作與心態的啟發
多位畫家在面對逆境時提及的共同經驗包括調整生活步調、簡化日常以及從小事建立信心。有藝者引用過往師長或心靈導師的教誨,強調遇到困難時先面對、接受並尋求解決之道,然後學著放下,將挑戰轉為前進的動力。
對於願意走進展場的民眾,這不僅是欣賞繪畫技巧的機會,也是理解藝術家如何在逆境中找回生活重心與自我價值的窗口。透過作品與創作者的故事,觀者能獲得不同面向的啟發與對生命韌性的理解。
重點回顧
醫院地下一樓展出逾四十幅口足畫家作品,以創作敘事呈現面對身體挑戰的生活智慧與心理調適;參觀可獲得對堅持、適應與日常重建的理解,但藝術感受具有主觀性,個別體驗與反思仍需親臨現場才能完整。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