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報導一名75歲女性於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發現左下肺近3公分腫瘤,經達文西肺葉切除手術處理。文章說明因肺結核病史引起淋巴黏連導致的手術挑戰、術後恢復建議,以及為何有肺結核或家族病史者需持續接受肺部影像追蹤。
個案概況與就醫經過
一名75歲女性,無菸酒史,於例行健檢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篩檢時發現左下肺葉近3公分的惡性疑似病灶。患者由胸腔外科醫師評估後,決定以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執行肺葉切除,術後住院觀察並持續追蹤。
手術挑戰與術中重點
術中發現患者十多年前曾罹患肺結核,導致縱隔與肺部淋巴結纖維化且硬化,出現與血管黏連的情形。這類黏連增加手術分離與止血的難度,若不慎破壞血管,可能造成大量出血。機器人手術藉由精細操作協助血管分離與結紮,醫師在分離三條主要肺動脈時曾遇到兩處血管破裂,但成功止血,術中出血量約200cc,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並於術後數日出院。
肺結核病史對肺部風險的影響
胸腔外科醫師指出,曾罹患肺結核者肺部常留有小病灶或纖維化改變,臨床上被認為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基於此類既往感染留下的結構改變,影像檢查評估與手術計畫通常需要更細緻的準備與風險評估。
常見早期症狀與就醫時機
- 慢性咳嗽或咳嗽變化
- 咳血或喘不過氣
- 胸痛或聲音改變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或食慾不振
- 反覆肺炎或支氣管炎的情況
上述症狀出現時建議及時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影像檢查或專科追蹤,以免延誤診斷。
篩檢與追蹤建議
對於有肺結核病史、肺部節結或家族病史者,臨床上通常會考量以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進行篩檢與追蹤。台灣部分族群中,女性肺癌患者有相當比例並非因吸菸所致,可能與遺傳或其他暴露相關,因此醫師會根據個人風險與影像變化訂出合適的追蹤頻率。
術後恢復方面,醫師建議早期深呼吸與咳痰、及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肺功能復原;一般可於兩週內從事輕便工作,較劇烈或粗重活動則視恢復情況在數月後再行評估。
臨床專欄觀察:此案例提醒醫療團隊與民眾,既往肺部感染史會影響後續影像判讀與手術策略,早期篩檢與個別化評估能協助掌握治療時機,但手術風險與個體差異仍需詳細討論與周全準備。
重點回顧
本案指出肺結核病史會增加淋巴黏連與手術出血風險,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有助早期偵測腫瘤;但手術與追蹤需依個人狀況評估,並注意術後功能恢復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