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作為全球亟需重視的重大疾病之一,不僅考驗患者的體力與意志,更挑戰醫療界的診療技術與預防措施。本文分享一位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在面對肺腺癌的經歷,以及他對生命與疾病的深刻體悟,旨在引起公眾對肺癌預防、抗癌心態及生命意義的關注與反思。
肺癌的威脅與個人抗癌故事
2006年7月,單國璽醫師被診斷出肺腺癌,猶如許多癌症患者那般,首先感受到的震驚與茫然。「為何偏偏是我?」這是許多診斷癌症者的共同心聲。面對病魔,這位醫師選擇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並在祈禱後迅速找回內心的平靜,並相信天主的安排有其深遠的意義。
面對生命終點的深層反思
得知自己剩餘壽命不多,單國璽花時間整理遺囑,並深入思考人生的根源與意義。他選擇以行動來傳達生命的價值,並走訪全省的監獄、學校與各類機關,舉辦「生命告別演講」,希望透過與大眾分享生命的思考與經歷,激發更多人對生命價值的重視。
抗癌心態與醫療與健康的生命觀
在醫院回診時,醫生提醒他應該多休息,保持體力。對此,他坦言自己堅持「把壽命當成存款,累積每一分每一秒」。此外,記者曾詢問他: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最具貢獻的時刻是何時?他的答案是:「得癌後那段時間,是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階段。」他認為抗癌的關鍵在於積極面對,而非向疾病屈服,進而將癌症視為生活的「小跟班」,時刻提醒自己分秒必爭,努力活出精彩人生,並傳遞積極心態的重要性。
精神層面的力量與生命價值
單國璽主教堅信,與其每天被癌症恐嚇,不如將疾病轉化為激勵自己前行的力量。這樣的心態促使他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與貢獻,希望在有限生命中創造更深的價值。他的經歷提醒我們,面對現代常見的肺癌與其他癌症,除了早期預防與康復醫療,心態的轉變、對生命的深刻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預防肺癌的有效措施與健康生活建議
根據醫學研究,肺癌的成因與長期吸菸、空氣污染和職業暴露密切相關。積極戒菸、改善生活環境、避免長時間暴露於有害空氣中,是降低肺癌風險的重要預防措施。同時,定期接受肺部健康檢查,尤其對高危險群如長期吸菸者,能夠及早發現異常,有助於提升治療成功率。此外,營養均衡、適度運動與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預防呼吸疾病的基石。
生命的意義與心靈的修行
單國璽主教的生命故事啟示我們,無論疾病多麼難以抗拒,擁有積極的心態與人生觀,才是戰勝病痛的重要關鍵。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選擇以行動來傳遞希望與信仰,鼓勵人們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並為生命賦予更多的深度與價值。這樣的精神力量,不僅是身體健康的支持,亦是心靈平衡的珍貴資產。
在肺癌防範與抗癌過程中,建立正向心態、深化生命意義的追求,或許是我們所有人都值得學習的課題。通過這段醫療與信仰的結合故事,不僅提醒我們重視健康,更啟迪我們面對生命挑戰時的態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