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西蘭一名少年誤吞近百顆釹製強力磁鐵,磁珠在腸道互相吸附成鏈導致組織壞死與穿孔並需切除腸段。本文說明此類誤吞的臨床表現、檢查重點與家庭與平台可採取的預防措施,協助判斷就醫時機與降低類似風險。
案例概述
近日有報導指出,一名 13 歲少年因持續腹痛就醫,放射線檢查發現腸道內有排列成數條長鏈的金屬異物。追問後得知其一週前誤吞多顆從網購取得的強力磁鐵。這些釹製磁鐵尺寸小但吸力大,醫師在手術中取出所有磁珠並切除壞死腸段,患者術後約一週出院恢復。
強力磁鐵造成的傷害機轉
高強度磁鐵在腸道內可跨越不同腸段互相吸附,將腸壁夾在兩磁珠之間造成持續壓迫。長期壓迫會導致血流受損、組織壞死,甚至穿孔或腸阻塞。文獻與臨床經驗均指出,多顆同時誤吞時風險顯著增加。
臨床表現與檢查要點
誤吞後常見症狀為腹痛、嘔吐或腸阻塞類徵。影像學檢查如腹部X光或電腦斷層可協助確認異物位置與排列情形。若懷疑有多顆磁鐵存在或出現持續劇痛、發燒、嘔吐等警訊,應儘速至具影像及外科評估能力的醫療院所接受評估與處置。
預防與監管議題
高強度釹磁鐵因外觀易吸引兒童,且在電商與跨境銷售中仍可取得,已成公共衛生關切。部分地區已對此類商品設限或禁止販售,但執法與跨境流通仍是挑戰。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應避免讓幼童接觸含磁性小零件的玩具,並定期檢查家中物品。
臨床提醒與家庭注意事項
- 多顆磁鐵同時吞入可能引發腸穿孔或壞死,風險高於單顆情況
- 若懷疑吞食磁鐵,不宜等待自行排出,需儘速就醫以安排影像評估
- 居家與學校應注意小零件收納,購買玩具時留意產品適齡建議與安全標示
此一事件提醒社會各界,從家庭監護到電商管理皆需提升警覺,避免小巧而高磁力的物品落入孩童之手。醫療團隊與公共衛生單位的通報與教育也扮演重要角色,以降低類似危害再次發生。
重點回顧
本案顯示小型釹磁鐵誤吞可在腸道內互相吸附導致壓迫性壞死與穿孔,對家長與監管單位提醒早期影像評估與強化商品管理的重要性,同時須留意跨境販售的監理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