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傳統華人節慶期間,甜點與大量高糖食物成為飲宴的重要元素。然而,過度攝取糖分除了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與發炎反應,近期研究更指出糖分與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本文將深入探討糖在身體與心情上的影響,並提供實用的調整建議,幫助民眾應對假期後可能出現的體重與情緒困擾。
糖與身體健康的密切聯繫
國際醫學研究發現,過量攝取糖分不僅與身體肥胖有直接關聯,更可能引起體內發炎反應,進而影響腦部功能。研究指出,當我們吃下大量糖份時,身體會短暫釋放血清素與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悅,但效果只維持短暫,之後身體反而會渴望更多糖,形成惡性循環。長期而言,這種狀況可能導致情緒低落,甚至引發憂鬱,特別是在連假期間,糖分的過度攝取更容易成為情緒波動的推手。
連假期間冠以「甜食危機」如何應對
攝取糖分的適當策略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的糖粉應控制在25克以下。假期中,不妨從減少糖分類的飲品與甜點著手,轉而多選擇富含纖維與抗發炎營養素的蔬果,以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海產或堅果,有助於抑制體內發炎反應,改善情緒變化。此外,建立規律的飲食時間,有助於控制血糖波動,避免血糖劇烈升高造成的情緒起伏。
調整作息避免收假憂鬱
除了飲食控制,良好的作息安排亦是關鍵。尤其是在連假後期,近尾聲的幾日逐步調整作息,可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節律。建議初期調整睡眠習慣,不要一口氣改變作息時間,避免在假期最後幾天突然大幅調整,至少維持與平日相差不超過2小時。此外,假期第一天返回工作時,安排些許喜歡的工作內容或與同事的愉快交流,也能減輕工作的焦慮與情緒困擾。這些都是平衡心情與身體的有效方法。
專業建議:實踐健康飲食與良好作息
專家指出,平日生活中應持續關注糖分攝取,養成少糖、多蔬果、富含Omega-3的飲食習慣,並配合規律作息,才是預防連假後憂鬱與體重反彈的長期策略。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需要緊密配合,適度的飲食與良好的作息,是維持身心平衡的基石。
jej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