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者吵著出門不戴口罩家屬該如何應對六大有效策略

2025-07-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失智者吵著出門不戴口罩家屬該如何應對六大有效策略

在疫情期間,失智症患者在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下,常常表現出吵著外出或不願配戴口罩等行為,使照護者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六個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家庭在疫情期間有效引導失智者遵守防疫措施,避免家庭衝突與身心負擔過重。

疫情背景與失智者的特殊挑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台灣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導致許多失智人口的照顧服務暫時停止,包括日間照護中心及社區服務據點。疫期使得許多家庭成為失智者唯一的照顧場所,然而知識與記憶上的障礙,使得他們難以理解與配合疫情期間的各項防疫措施,例如出門或戴口罩,讓家庭照顧變得更加困難。許多照護者也因為人力不足或需要休息,不得不請假與失智家人長時間相處,進一步加劇照顧壓力。

專家建議:耐心與技巧的家庭照顧策略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醒,對於認知障礙造成行為異常的失智者,家屬不宜責備甚至嚴厲斥責,以免反效果。相反,應該採用耐心且制度化的引導方式,透過反覆提醒和正向激勵,協助失智者完成日常的防疫措施。特別是在外出安全上,家長可以結合家族成員的角色來進行適當勸導,減少抗拒並達成防疫目的。

防疫行動的六個實用技巧

一、利用親密的家人或權威人物來說服

請最關心或尊重的子孫、配偶或信賴的醫生來反覆勸導,讓失智者聽從權威的語言,相較於家屬經常的提醒更具說服力。例如,讓孫子或醫師用慣用的語氣解釋戴口罩的重要性。

二、用金錢激勵或設置懲罰

若失智者在乎金錢,可以告知他不戴口罩會被罰款,必要時甚至用模擬的鈔票或獎勵金來誘導,例如家屬可適當發放100元鼓勵其配戴口罩,以換取正向的行為習俗。

三、提醒疾病風險與家人健康影響

向失智者解釋不戴口罩容易感染肺炎和病毒,且可能傳染給親密家人,如孫子孫女,藉由喚起他對家人健康的關心來促使配合。

四、提供喜歡的花色或個性化口罩

選擇色彩鮮豔或有趣的圖案口罩,增加失智者對佩戴口罩的興趣。也可以將喜歡的卡通人物或親人照片印在口罩上,提升其佩戴意願。

五、張貼溫馨提示海報

在家門口或顯眼處放置帶有親人照片及防疫提醒的海報,結合視覺刺激與親情元素,加強失智者的行為規範印象。

六、協請鄰里與社區共同協助

邀請鄰居、里長或社區管理人員共同提醒失智者戴口罩,形成社區守望的合作網絡,進一步保障長者安全。

針對 toughest 挑戰:如何勸導失智者配戴口罩

針對一些較難說服的失智老人,協會提出六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請親近的親人或可信賴的權威角色來勸說:讓最喜愛的子孫或醫療人員反覆告知,增加說服力。
  2. 解釋不戴口罩可能帶來的金錢損失:使用假鈔或飾演警察角色,表示不戴可能被罰款,或鼓勵戴口罩可獲得獎金。
  3. 提醒戴口罩與健康安全的重要性:說明不戴會引起疾病甚至傳染給親人,例如孫子、孫女會因此生病。
  4. 增添口罩的趣味性與個性化設計:挑選喜愛的花樣或印上親人照片的獨特口罩,提高佩戴意願。
  5. 在門口張貼提醒海報:放置色彩豐富、圖像鮮明的貼紙或大圖,加強規範記憶。
  6. 動員鄰里或社區的共同提醒:請鄰居、志工或管理員合作巡查提醒,避免失智者疏失。

結語

面對失智者在疫情期間的行為挑戰,家屬除了耐心、關懷外,更應善用多種溝通與環境管理技巧,協助長者安全地完成防疫措施,守護全家人的健康。家庭照顧的智慧與溫柔,真的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最珍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