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支持的心理健康急救課程引進澳洲MHFA,透過社區與專業人員的分階段培訓,提升民眾識別心理危機與初步陪伴能力,預計年底前完成多梯次訓練以強化自殺防治及醫療資源連結。
近期自殺率回到國人十大死因之列,且15至24歲年齡層的自殺率在過去十年有上升趨勢。調查也推估國人每五人就有一人可能面臨憂鬱或焦慮等心理困擾,但因為害怕求助或不知如何處理,往往延誤有效介入。為此,相關單位引進心理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 MHFA),希望在社區層級建立初步辨識與陪伴的能力,減少個案掉落醫療體系的風險。
為何導入心理健康急救
推動者指出,心理健康不應僅在病程明顯時才處理,社區與基層防治人力可扮演守門角色。衛福部規劃擴增社區心理衛生資源,目前已有多處中心,並將逐步增加設置,以便讓更多民眾在發生心理困擾時,有就近可及的支持與轉介管道。
訓練對象與推廣計畫
第一階段訓練鎖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防治人員,包含自殺關懷、精神疾病及毒品防治等相關工作者,作為首批受訓對象。後續計畫培育講師,向警消、基層自治組織與社福團體擴散,並安排多梯次免費課程,期望逐步在社區中建立能辨識與支持高風險族群的人力網絡。
課程核心與實務技巧
心理健康急救以五大行動為核心,強調在初期如何提供適切的陪伴與連結資源。課程內容著重非評判性的溝通與危機評估,並教導如何鼓勵當事人尋求專業協助或其他支持系統。主要行動包括
- 傾聽並評估危機情況
- 以非評判方式進行溝通
- 給予情緒與實質支持
- 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 勵志式的陪伴與後續追蹤
課程效益與定位
學者與推動者強調,該課程不是治療,而是幫助民眾在發現他人或自身出現心理危機時,能夠即時辨識、提供初步陪伴並協助連結醫療或社會資源。主要效益包括提升知識與自信、降低污名化,以及習得實際的助人技巧。課程目標是讓一般民眾成為危機中的橋樑,而非取代專業人員的角色。
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若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明顯功能退化、或有自我傷害與自殺意念等情形,應優先尋求合格的醫療或心理專業協助。心理健康急救可協助評估與啟動轉介流程,但不替代正式診斷或治療;遇到緊急危機時,應盡速聯繫可及的專業服務或醫療機構。
整體而言,引進心理健康急救旨在把識別與初步陪伴的能力下放到社區,透過系統性培訓讓更多接觸高風險族群的人員具備基本應對能力。面對心理困擾的個案時,社區網絡與醫療體系的順暢連結仍是關鍵,未來訓練的擴展與落實,將影響制度化防治的成效與可及性。
重點回顧
引進澳洲MHFA心理健康急救以提升社區辨識與初步陪伴能力,透過分階段培訓增加基層防治人力,強調非治療性的即時辨識、支持與轉介,能提升知識與信心但仍需倚賴專業醫療資源處理複雜個案。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