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心理健康月以「情緒便利商店」為主題,透過展覽、互動體驗、電影放映與工作坊,倡議把心理健康納入日常照護,讓市民以更自然的方式認識情緒與尋求支持。
活動概況
今年心理健康月以「情緒便利商店」概念舉辦系列活動,主辦單位巡迴於百貨商場設置展區與體驗場域,短短數日吸引超過3000位民眾參觀。活動旨在降低對心理主題的陌生感,讓心理健康成為社區日常對話的一部分。
展區與互動體驗
展區以心靈貨架與五感互動設計為核心,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的活動,提供民眾練習簡易放鬆與情緒覺察的機會。現場亦展出精神復元者的畫作與手作布包,呈現藝術創作在復原過程中的角色與意義。
電影放映與工作坊帶來的討論
活動期間安排「深度故事電影院」,放映與討論多部關注情緒與人際議題的影片,並邀請心理專業人員與觀眾互動,延伸對理解、傾聽與支持的討論。另有頌缽音療、曼陀羅手作等療癒類工作坊,參與者回饋這些經驗有助於身心放鬆與情緒調節。
心理健康識別與何時尋求協助
從社區宣導可延伸對心理健康的基本識別:若出現長期情緒低落、明顯焦慮、睡眠或食慾改變、社交退縮或日常功能受影響,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風險因子包括持續高壓力、人際衝突或重大生活變動。當情緒狀態影響到工作、學業或人際時,建議向合格的心理師或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獲得評估與適當支援。
專欄觀察
此類以生活場域為出發的心理健康推廣,有助於降低污名、擴大家庭與社區對話的可能性。把情緒照顧設計成可親近的日常體驗,能促使更多人認識情緒調節的基本工具,同時提醒社會關注長期受困擾者的持續支持需求。
重點回顧
心理健康月以情緒便利商店概念結合展覽、電影與工作坊,讓民眾在生活場域接觸情緒覺察與放鬆練習,提升社區支持意識,但對持續影響日常功能者仍需專業評估與後續追蹤。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