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說明退化性膝關節炎與慢性關節疼痛的常見表現,報導一例以微細動脈栓塞術處理藥物控制不佳之膝蓋疼痛的臨床經驗,並說明適應族群、檢查與就醫時機,協助讀者了解治療選項與注意事項。
中高齡族群的退化性關節炎與疼痛負擔
研究或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台灣中高齡族群退化性膝關節炎盛行率約為15%,意味著每約七人就有一人可能受關節疼痛影響。此類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症狀包括活動時疼痛、上下樓梯疼痛、關節僵硬與活動範圍受限,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臨床個案描述與治療經過
一位50歲男性長期受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因上下樓梯劇烈疼痛而行動不便,短期內需頻繁接受藥物注射以控制疼痛。影像或臨床檢查發現關節周圍有異常微細血管增生,經醫師評估後採行微細動脈栓塞術,術後該個案的疼痛明顯緩解,減少對注射止痛藥的依賴。
微細動脈栓塞術的作用機轉與適用情形
臨床觀察顯示,慢性關節疼痛有時與關節周圍異常新生血管與細小神經纖維刺激相關。微細動脈栓塞術透過導管將栓塞物質精準置入目標微血管,阻斷異常血流,期望降低周圍的發炎反應與神經刺激,進而減緩疼痛感受。此類技術多被評估用於對藥物或注射治療反應有限,或希望尋求相對微創替代方案的患者。
檢查、風險與生活型態要點
在考慮此類介入治療前,通常需由醫療團隊進行完整評估,包括病史、臨床檢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學或血管評估,以確認症狀與血管新生的相關性。治療風險與適應症應由醫師說明,患者需和醫療團隊討論可能的益處與限制。
- 常見評估項目:疼痛特徵、功能受限情形、既往治療經驗與影像檢查結果。
- 風險與限制:任何介入程序均有合併症風險,且療效因人而異,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或能達到相同結果。
- 生活型態建議:維持適度活動、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負荷關節可協助症狀管理,並搭配醫師建議的復健或藥物治療。
何時應尋求醫療評估
若長期關節疼痛影響日常生活、對既有藥物或注射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功能退化,建議儘速就醫,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病因與可行治療選項。討論治療時應理解各種方法的適應症、風險與可能的療效持續性。
本案顯示微細動脈栓塞術可作為某些慢性關節痛患者的選項之一,但應在充分評估與醫病共同決策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路徑,並持續以非手術性管理與生活型態調整支持長期功能維持。
重點回顧
退化性膝關節炎常造成中高齡者慢性疼痛與功能受限;個案顯示微細動脈栓塞術可透過阻斷異常血管減少神經刺激,改善疼痛,但療效因人而異,需完整評估與風險說明。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