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D飲食結合地中海與得舒飲食的原則,針對護腦與心血管健康提出飲食建議。本文說明相關飲食項目、可變的風險因子與日常可採取的飲食調整重點,並提醒何時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MIND飲食與流行病學觀察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曾報告約7.99%,未來高齡化背景下,預估盛行率會上升。失智症的不可變風險包含年齡與遺傳等;可調整的生活型態因素則提供預防與延緩的機會。MIND飲食為一種整合飲食模式,主要強調多攝取蔬果、全穀、堅果、家禽與魚類,並減少紅肉與精緻甜食的攝取,相關研究與觀察多以降低風險的關聯性呈現,臨床個別情況仍需由專業評估。
護腦食物與具體建議
- 綠色蔬菜 每週至少約600克,包含菠菜、空心菜、花椰菜等。
- 非綠色蔬菜 每天至少約100克,例如果菜類與菇類。
- 全穀類 每餐以糙米、燕麥等取代部分精緻主食,建議以約1.5碗為參考量。
- 豆類與黃豆製品 每週至少4餐選用板豆腐或非油炸豆製品,減少每餐過多的紅肉。
- 家禽 每週至少4餐以雞肉等家禽取代部分紅肉,每餐建議約90到150克。
- 富含ω‑3的魚類 每週至少1餐,如鮭魚、鯖魚等,每次約90到150克。
- 堅果 每週約5湯匙,選無調味的核桃、杏仁等。
- 烹調用油 建議以橄欖油為主要烹調油。
- 莓果類 每週約半碗,例如果仁類與莓果可作為點心或配菜。
應減少的食物類別
- 精緻糕點與甜食 建議每週攝取次數控制在少量範圍內。
- 紅肉 建議減少攝取頻率與份量,視個人總熱量與慢性病風險調整。
- 炸物與高油脂起司 建議限量攝取,避免常態性食用。
- 奶油等飽和脂肪來源 建議以少量為原則。
風險因子、症狀與何時就醫
除了年齡與家族史,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響大腦健康。若出現記憶力明顯下降、語言或判斷能力改變、日常功能受影響或家人觀察到行為改變,建議儘早向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諮詢與評估。醫師可能會建議認知篩檢、血液檢查或影像學評估以確認病因與合適的照護策略。
日常生活與飲食落實方式
飲食調整宜具體可行,例如以一周菜單規劃增加蔬果與全穀,將紅肉換成家禽或豆製品,並把堅果與魚類納入固定餐次。同步維持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與社交活動,有助整體心腦血管與認知健康。任何飲食或生活型態改變,若伴隨慢性疾病或用藥,請先與醫師或營養專業人員討論。
本文以新聞專欄的角度整理飲食原則與實務建議,提供可供參考的護腦飲食方向,讀者應以個人健康狀況與專業建議為依歸。
重點回顧
MIND飲食強調多蔬果、全穀、堅果、家禽與魚類,並減少紅肉與精緻甜食;實務上以每週與每日的具體食物份量調整,有助於將飲食風險因子降到較低,但個別效果受健康狀況與其他生活型態影響。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