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折與微創椎體撐開手術的新進展與臨床考量

2025-09-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脊椎骨折與微創椎體撐開手術的新進展與臨床考量

本文說明脊椎骨折的臨床情況與微創椎體撐開手術的基本作法,討論何時需考慮手術、可能風險與日常預防要點,提供讀者判斷就醫時機的參考。

一名65歲女性居家跌倒後出現劇烈下背痛,經影像檢查診斷為脊椎骨折並合併壓迫性變形。臨床上,若疼痛難以控制或有神經壓迫症狀,醫療團隊可能會評估是否採用微創椎體撐開手術等介入方式以穩定椎體並減輕疼痛。

個案與手術過程

在有經驗的骨科團隊評估後,患者在住院當日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並安排手術。微創椎體撐開手術通常透過極小切口進入塌陷的椎體,使用支撐器械將塌陷部分撐起,再注入骨水泥以固定結構,術後疼痛程度多數患者可見改善並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微創椎體撐開手術是什麼

此類手術的核心在於先行機械性抬高塌陷的椎體,再以填充材料穩定椎體結構,和單純注射骨水泥相比,目標是同時回復高度與穩定性。手術屬於影像導引下的微創介入,切口小、手術時間相對短,適合在明確的手術指徵下使用。

何時考慮手術

多數脊椎骨折可先採保守治療,包括疼痛控制、物理復健及護具支撐,待身體自然癒合。但若出現持續嚴重疼痛、神經受壓導致痠麻或行動受限,或影像顯示椎體高度明顯塌陷,醫師會評估手術的風險與效益,並與患者及家屬討論治療選擇與期待。

風險與注意事項

如同其他外科或介入治療,微創椎體撐開手術仍有潛在風險,包括感染、出血、鄰近節段受力改變或填充材料移位等。術前應詳盡評估全身狀況、骨質情形與合併疾病,術後需遵循醫囑進行復健與活動限制,以降低併發症機率。

預防與篩檢建議

預防脊椎骨折應從日常做起,包括改善居家防滑與照明、養成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鈣與維生素D、維持規律運動強化肌力與平衡。中高齡族群與停經後女性建議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以便及早發現骨質流失並考慮必要的醫療處置或生活調整。

若懷疑脊椎骨折或出現持續性背痛,及早向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求診,透過影像與神經學檢查確立診斷,再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介入性治療,避免延誤可能的治療時機。

重點回顧

脊椎骨折在保守治療無效或合併神經壓迫時,可考慮微創椎體撐開手術以恢復椎體高度並減輕疼痛,術前需充分評估風險與術後復健需求,並持續以防跌與骨質檢查為重要預防策略。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