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新生兒重症病例監測與防疫提醒

2025-09-16美通社

本篇文章美通社授權提供

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新生兒重症病例監測與防疫提醒

疾管署通報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造成重症個案,並顯示社區腸病毒檢驗持續活動升高。本文整理近期監測趨勢、個案臨床特徵、可疑傳染途徑與照護與防疫要點,協助家長與育托機構理解風險與注意事項。

近期疫情與監測趨勢

官方監測顯示,近期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態勢。第37周(9月7日至9月13日)門急診就診計8313人次,較前一周增幅約6.8%。近四周實驗室監測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與克沙奇A6型。衛生單位指出伊科病毒11型在社區持續活動,因此將新生兒與幼童列為需關注的族群。

新增重症個案概況

本次通報的新增死亡個案為一名出生七天的男嬰。出生時即出現黃疸與茶色尿,後於護理單位發現體溫偏低與臉色蒼白,轉送急診後檢驗顯示肝功能血檢指標異常與血小板下降,隨後出現凝血功能異常與多重器官衰竭。經檢驗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個案可能的感染路徑與流行學線索

流行病學調查指出,該名新生兒出生所在的診所與嬰兒室當時並未發現顯著症狀的接觸者,但其母親分娩前曾有發燒現象。基於周產期接觸史,調查人員推測可能由產前或周產期傳染造成新生兒感染,但仍以檢驗與監測為判斷依據。

高風險族群與臨床前兆

衛生單位提醒新生兒、嬰幼兒及剛生產的婦女等族群在腸病毒活動期間需特別留意。常見需注意的臨床前兆包括持續發燒或體溫異常、黃疸惡化、尿色改變、餵食困難或精神活動明顯下降等狀況。若出現疑似嚴重病徵,應諮詢合格醫療專業人員以釐清病況。

檢驗監測與醫療資源情況

監測系統以門急診通報與實驗室檢驗為基礎追蹤病毒型別與社區活動。官方指出,截至本年度累計確定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16例,其中8例死亡;新生兒群體確定病例以伊科病毒11型為主,相關監測結果用以評估社區及醫療照護需求。

防疫與照護重點

  • 育托與醫療照護機構應持續落實感染控制措施並加強病徵監測。
  • 家長與照護者於日常接觸中維持良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潔,並注意周產期發燒或不適的健康訊號。
  • 對於出現疑似嚴重病徵的嬰幼兒,建議盡速尋求醫療評估以確認病因與必要處置。

本專欄以公開通報與監測資料為基礎整理現況與關鍵觀察,提供家長與照護機構參考,並提醒持續關注官方後續通報與醫療專業建議。

重點回顧

疾管署通報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並顯示社區病毒活動升高。本文濃縮監測趨勢、疑似周產期傳染線索與可落實的基本防護要點,供家長與照護單位參考,並強調必要時應由醫療專業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