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說明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在新生兒與嬰幼兒的臨床表現、常見病程與高風險族群,整理可用的檢查方法、支持性處置與防疫要點,並簡述臨床照護要點與可能併發症的警示,以便早期辨識與處理。
病例概述
近期臨床個案顯示,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新生兒出現嚴重咳嗽、嘔吐、鼻塞與食慾不振等症狀,照護者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經急診評估後以快篩確認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感染,嬰兒接受監測與支持性照護後出院。此類個案提醒家長與照護者不得輕忽初期類似感冒的表現。
呼吸道融合病毒基本認識
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傳播力高,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臨床早期表現常類似普通感冒,包括咳嗽、流鼻涕與發燒,但病程可能短時間內惡化成下呼吸道感染。
臨床資料顯示,多數嬰幼兒在幼年期就曾感染過 RSV;部分病童在感染後約有一定比例會發展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在因細支氣管炎住院的孩童中,約半數至八成與 RSV 有關,並可能出現呼吸窘迫或喘鳴。
高風險族群與病程特徵
新生兒出生後六個月內感染住院的機會較高,出生兩個月內為感染高峰期。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或免疫力較弱的嬰兒屬於高風險族群,感染後較容易併發重症。家長應特別留意病程變化,因為從初期症狀到重症可能在數日內快速進展。
檢查與處置要點
診斷上可使用呼吸道檢體進行快速抗原檢測或其他檢驗方法來確認感染。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含呼吸監測、補充氧氣或維持水分與營養,針對症狀給予相應處置。文獻與防疫機構建議,部分情況可透過孕婦疫苗接種或出生後使用單株抗體來降低嬰幼兒重症風險。
居家照護與預防重點
在家庭中應強化手部衛生、減少病患與新生兒的密切接觸,以及避免讓有呼吸道症狀的成人直接照護嬰幼兒。留意照護者自身健康,出現感冒症狀時盡量尋求替代照護者或採取防護措施,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就醫警訊與醫療需求
若嬰幼兒出現持續咳嗽、喘鳴、呼吸急促、餵食困難或活動力下降等情況,應儘速就醫評估並接受必要的監測。對於高風險族群,若出現上述警訊則需更低門檻地考慮到院檢查;延誤診療可能增加併發重症的風險。
本專欄以臨床觀察與實務角度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在嬰幼兒族群仍是不容忽視的感染來源。家長與照護者應了解常見症狀與高風險情況,並在需要時及時就醫以利早期處置與監護。
重點回顧
本案指出21天新生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可能迅速惡化,建議家長熟悉咳嗽、喘鳴、呼吸急促與餵食改變等警訊,確認高風險族群並採取預防與適時就醫,且對於早產或先天性心臟病之嬰兒,照護與監測更應主動強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