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指出少量飲酒也可能提高失智症風險

2025-10-1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研究指出少量飲酒也可能提高失智症風險

近期一項大型人群與基因組分析指出,即便是長期少量飲酒也可能與認知退化相關聯。本文說明研究設計、發現的主要關聯性、可能的腦部影響,以及在面對個人飲酒習慣時可考量的資訊與風險評估重點,供讀者作為健康管理參考。

研究重點與樣本規模

一項近期發表的綜合分析綜合個人報告與基因組資料,研究近56萬名年齡介於56至72歲的成年人自我回報的飲酒行為,並使用約240萬名參與者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資料來探索飲酒量與失智症風險的因果關係。研究團隊試圖補足只依賴自我報告可能出現的偏誤。

如何衡量飲酒與失智症風險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酒精攝取量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呈上升趨勢。研究中以「飲酒量每增加為3倍」為一個比較尺度,觀察到風險約提高15%,換言之,若將每週平均飲酒從1杯提高到3杯,或從3杯提高到9杯,風險出現顯著變化。

自我報告資料與基因預測的補強效果

過去研究常以自我報告為主,但此類資料可能受過去飲酒史或健康狀況變化影響。該分析透過基因組資料推估終生飲酒傾向,試圖降低由於曾經戒酒或疾病導致的反向因果關係對結果的扭曲。

腦部影像與可能的生物學線索

研究團隊在腦部影像資料中觀察到,即使每天持續少量飲酒,長期下來也可能與大腦灰質體積減少和含鐵量上升出現關聯。這些影響在神經退化疾病的病理上具有可注意的相似性,但目前仍需更多研究來釐清因果與機制。

與既有研究的差異性與解讀謹慎點

早期部分研究曾報告輕度飲酒者在觀察性分析中罹患失智症風險似乎低於完全不喝者,但新的分析表明這種曲線可能部分源於「戒酒者或健康問題者被歸為不喝者」的偏差。研究作者主張必須同時考量自我報告與基因預測資料,以降低混淆與反向因果的影響。

專家觀點與個人選擇的考量

研究參與的部分學者表示,基於新證據,應重新思考將少量飲酒視為對腦部有益的既有印象;同時也有專家提醒,改變飲酒行為是個人選擇,應在了解風險與個人健康狀況後做決定。部分建議包括分散攝取量、選擇酒精濃度較低的飲品,或以無酒精飲料替代以減少累積曝露。

何時需要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本文提供的是以公開資料與研究報告整理的資訊,不構成個別診斷或治療建議。如果您關心自己的認知功能變化、或有長期大量飲酒的習慣,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個人化評估與建議。

本文以資訊提供為主,旨在幫助讀者在可得資訊下評估飲酒對認知健康的潛在影響,並非要求特定行為改變。若考慮調整飲酒習慣,可與醫療或衛教專業討論個人風險與可行策略。

重點回顧

大型人群與基因組分析顯示,即便少量長期飲酒也可能與失智症風險上升及腦部結構變化相關,讀者可據此評估個人飲酒習慣並諮詢醫師,但研究限制使得因果機制仍需進一步驗證。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