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心理健康月推動減壓心生活指南與Podcast實務教學

2025-10-2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北心理健康月推動減壓心生活指南與Podcast實務教學

新北市心理健康月以減壓心生活為主題,結合實體課程、沉浸式紓壓體驗與Podcast節目,介紹內耗管理、情緒價值運用與人際界限建立的實用技巧,幫助民眾在日常建立穩定的紓壓習慣與社區支持網絡。

活動主軸與推動方式

今年新北市衛生局以「減壓心生活」為核心,推出一系列面向社區的心理健康推廣活動。主辦單位結合心理師帶領的沉浸式體驗、現場課程與線上Podcast,讓民眾能以不同形式接觸情緒調適與壓力管理的概念。

節目內容涵蓋減少內耗、處理不舒服的人際關係、理解情緒的價值以及建立個人心靈避風港等主題,目標是提供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策略,而非替代專業診療。

活動學習重點與收穫

參與者可期待學到的核心概念包括:辨識與減少內耗的思維模式、設立健康的人際界限、將情緒視為訊息並學習轉化為行動,以及運用簡單的呼吸或自我照顧練習來穩定身心。這些技巧旨在提升自我覺察,並作為日常壓力管理的工具。

  • 內耗管理:學習辨識反覆糾結的思路並練習轉移注意力
  • 人際界限:評估何時說不以保護心理資源
  • 情緒運用:將情緒視為訊息並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
  • 日常練習:呼吸練習、短時間的身體活動與社交支持

如何在日常落實減壓心生活

要將減壓心生活融入日常,建議採取漸進且可執行的小步驟。例如每天安排短暫的深呼吸或短程散步,定期與信任的親友交流,並運用Podcast或錄音內容做為學習提醒。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保持穩定練習,而非追求一次性的速成效果。

何時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若壓力或情緒影響到日常功能、睡眠長期受干擾、或出現持續的無力感與焦慮,建議尋求合格的心理或醫療專業人員評估。社區推廣與自我練習為教育與預防工具,但無法替代臨床評估與個別化治療。

活動參與與社區連結的意義

公部門與心理專業的合作,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接近社區民眾,尤其是將線上與線下資源結合可以提高可取得性。透過持續的學習與社區互助,個人能逐步建立能應對生活事件的心理韌性。

活動雖有期限,但自我照顧與減壓心生活是一段持續的練習。建議將學到的技巧視為日常工具,依自身步調調整與應用,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以維持身心的穩定與安全。

重點回顧

新北市心理健康月推廣減壓心生活,結合實體與Podcast教學,強調內耗管理、人際界限與情緒轉化,能提升日常自我照護能力,但若症狀影響功能仍應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