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與新生兒感染的防疫觀察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腸病毒與新生兒感染的防疫觀察

近期國內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與克沙奇型為主流,多地出現重症與新生兒死亡個案。本文說明新生兒感染的可能徵兆、易感族群、常見檢查項目與家庭防護要點,提供家長判斷就醫時機與日常預防的參考方向。

目前疫情概況

監測顯示,社區中腸病毒類型以克沙奇與伊科病毒為主,部分地區病例數呈上升趨勢。監測資料與臨床通報指出,新生兒感染後病程可能快速惡化,個別地區已出現新生兒重症與死亡案例,提示目前防疫形勢不容忽視。

新生兒感染警訊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時,臨床表現可能包括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下降、吃奶量減少、頻繁嘔吐或異常嗜睡等。因嬰幼兒病程進展迅速,家長若發現以上情形,應提高警覺並儘速就醫評估。

高風險族群與可能併發症

五歲以下幼童,尤其是新生兒與早產兒,為腸病毒重症風險較高的族群。嚴重感染可能併發心肌炎、肝功能異常、腦炎或多重器官受累等情形,臨床上需以醫師評估病情並安排必要的檢查與支援性治療。

檢查與醫療處置概覽

醫療機構會依臨床症狀與病史安排相關檢查,可能包括血液檢查、肝功能與凝血指標、影像或必要的微生物檢驗等。診療與處置應由醫療專業人員評估,以決定是否需要住院觀察或加護治療。

家庭防護與日常照護要點

  • 保持手部衛生:在餵食、照顧嬰兒前後及更換尿布後,以肥皂與清水徹底洗手。
  • 避免密切接觸:若家中有人出現腸病毒症狀,應避免與新生兒親密接觸並加強清潔消毒。
  • 注意環境清潔:常接觸的玩具、奶嘴與表面應定期清潔消毒,托育與照護場所應落實群聚防護措施。
  • 飲食與休息:確保嬰幼兒有足夠休息與適當餵養,若吃奶量明顯減少或出現嘔吐應儘速向醫療機構諮詢。

何時儘速就醫

若出現持續高燒或持續低體溫、嗜睡或意識改變、喝奶明顯減少、頻繁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異常等情形,建議立即就醫。早期評估能協助判斷是否需住院或進一步治療。

面對流行期間的風險,醫療與公共衛生單位持續監測並提醒社區與家庭加強防護。家長與照護人員應以警覺但不恐慌的態度,建立良好衛生習慣並在必要時尋求醫療評估,避免延誤診治。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