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臍膨出是胚胎期腹壁發育不全導致腹腔器官突出的一種先天畸形。本報導以一例臨床個案說明產檢發現、跨科別圓滿接生與術後照護重點,並探討何時需要外科介入與家屬就醫考量。
個案摘要與診斷經過
一名34歲婦女在歷經兩次流產後再次懷孕,懷孕12週產檢發現胎兒有器官突出腹腔的情形,醫療團隊判定為臍膨出。臨床評估時排除染色體異常與其他重大合併症,家屬決定繼續妊娠並安排專科醫療團隊跟進。
何謂臍膨出 胚胎發育提示
臍膨出是胚胎6~10週腹壁未完全成形導致的先天性腹壁缺損,部分腹腔器官會經由缺口突出並被薄膜或膜狀結構包覆。超音波檢查常可在中孕期被偵測到,後續會評估伴隨畸形或染色體問題的可能性。
臨床處置與多科協作重點
在確診後,團隊通常由婦產科、母胎醫學、新生兒外科與麻醉科等跨領域合作,並視情況規劃出生方式與手術時機。若無其他不可逆的重大缺陷,出生後可行外科修補,但需注意呼吸與感染風險。
本案產房處置與手術過程
個案於37週準備剖腹生產,術前出現異常宮縮,團隊緊急處置後順利接生。新生兒出生時哭聲微弱、膚色發紺,經吸痰與正壓呼吸器支援後情況好轉,19分鐘後轉入手術室進行修補手術,發現肝臟從約5~6公分的腹壁缺口突出。
術後恢復與追蹤要點
術後照護重點包含呼吸支持撤除、胃管及感染控制。此例在術後23天拔除呼吸器,並脫離胃管與感染風險後狀況改善。新生兒需要持續追蹤接受發育、傷口癒合及感染監測,長期預後依合併情形而異。
家屬決策與就醫時機說明
遇到產檢發現胎兒腹壁缺損,醫療團隊會建議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否合併染色體異常或其他畸形。家屬在決策時可諮詢母胎醫學與新生児外科專家,以瞭解可能處置、風險與後續照護需求。
本案顯示在周詳的產前評估與跨科別團隊準備下,臍膨出新生兒可在出生後立即處置並獲得支援,術後照護與感染預防為關鍵。臨床上每一例的病情與併發症不同,專業評估與個別化治療仍是首要。
重點回顧
案例說明臍膨出源於胚胎早期腹壁發育不全,經產檢偵測後由跨科別團隊在出生時即時處置,術後23天改善呼吸與感染風險。讀者可了解診斷流程與術後照護要點,但個案差異大,需專業評估後決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