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的隊列研究追蹤逾8萬名英國參與者近9.5年,結果顯示睡眠期間的夜間光照強度與多項心血管疾病風險呈正相關,提供生活型態調整的參考方向及研究限制的提醒。
研究設計與樣本人群
這項由澳洲福林德斯大學團隊執行的研究,採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8萬8905名參與者的資料進行分析,追蹤期接近9.5年。研究以可攜式光照感應器量測每晚凌晨0時30分至上午6時的光照情況,並依感測數據將樣本分為四組,評估夜間光照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
夜間光照分級與日常情境描述
研究將夜間光照從最暗到最亮分為四組,簡要說明如下:
- A組:相當於月光或接近全黑的環境
- B組:相當於室內微弱燈光
- C組:相當於一般臥室照明
- D組:相當於打開電視或手機螢幕的亮度
主要發現與性別差異
以最暗的A組為參照,光照最強的D組在多項心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顯著上升,其中包括心臟衰竭增加約56%、心肌梗塞增加約47%、冠狀動脈疾病增加約32%、心房顫動增加約32%以及中風增加約28%。
研究在分析時同時考量了可能的共變項,包括運動、吸菸、飲酒、飲食型態、睡眠時間、社經地位與遺傳等,調整後相關性仍然存在。研究團隊也觀察到女性在夜間高強度光照下,心臟衰竭與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增加幅度較男性為大。
研究解釋與臨床意義
研究結果屬觀察性隊列分析,顯示夜間光照強度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之間存在關聯,但無法僅憑此類設計斷定因果關係。團隊指出,減少睡眠時的光源干擾可能是可行的生活型態調整之一,作為綜合風險管理的參考。
對個人與公共衛生而言,這項研究提示應關注睡眠環境的光線暴露,特別是長期夜間光照較高的人群;不過決策仍需結合其他風險因子與臨床評估。
何時考慮就醫或諮詢專業意見
若有胸痛、呼吸困難、持續心悸、昏厥或其他急性心血管症狀,應立即就醫。對於想根據此類研究調整睡眠環境或評估自身心血管風險者,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以取得個人化建議。
研究提醒夜間光照是可能影響心血管風險的環境因子之一,對於關注睡眠品質與心血管健康的讀者而言,可將睡眠環境光源納入整體風險管理與生活型態調整的考量。
重點回顧
大規模隊列研究發現睡眠時的夜間光照強度與多項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提示調整睡眠光環境可作為生活型態參考,但此類觀察性研究無法確立因果,仍需臨床評估與後續研究補強。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